命体验、情感深度以及那份不可预测的‘人性’。
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悲、喜,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是基于共同经历、相互理解而自然生发的。
机器人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但永远无法完全替代人与人之间那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联结。”
“因此,我提出机器人伴侣的概念,并非要取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而是希望科技能成为增进人类福祉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同时也促使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无法被复制的人类情感。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持人性的温度,不让技术的便利成为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源头。”
说到这,吴浩苦笑了一声说道:“这其中,最难解决或者说最难突破的就是法律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就比如,如果我们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拥有伴侣功能,那么它将面临一系列法律伦理以及社会问题。
首先那就是这些智能服务型机器人的身份认证问题,一旦拥有伴侣功能,就意味着和人成为了情感纽带,那么这时候机器人的身份该如何认同,是机器,还是人,亦或者是其它物品。
如果他们要和这个机器人伴侣结婚,我们是认同还是不认同。
还有,机器人如果具备那种生理功能,会不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就好比说,一个家庭里面购买了这样一台机器人,男主人或者女主人与这台机器人发生了关系,那么他算什么呢,婚内出轨,还是说感情出轨,又或者是什么?
还有,如果真的有了这种伴侣型机器人,那么将可能会冲击或者影响现有的社会体系,甚至整个世界。就比如如果大家都选择了这种伴侣型机器人,那么以后是不是就有人不愿意结婚了,不愿意生孩子了。
那么那时候,社会人口肯定会受到影响,这可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
而这么多机器人充斥着整个社会,会不会也会带来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也是说不定的。”
说到这里,吴浩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然后微笑着说道。
“朋友们,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创造奇迹,也可能带来挑战。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何让它服务于人类的幸福与和谐。当然了,我们也要相信,未来的世界,将是人与机器和谐共生的世界。
而这些机器人,就是我们为这个未来打下的基石。它们不仅仅是科技的产物,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