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1984年的四月。
社会上最凸显的风气,就是西服的流行愈演愈烈。
虽然当时的着装风俗,服装工艺都不成熟。
虽然国人穿上材料低劣,工艺粗糙的西装,极不适应,也并不好看。
而且还普遍会出现西装配球鞋、配布鞋,西装里面穿圆领衫、圆领毛衣,不会打领带,保留袖子商标这样的笑话。
可这却是在国家领导号召下,人民群众亲密接触“西方生活方式”的便捷途径。
再加上当年什么事儿都“追风”,一旦形成流行,就势不可挡。
所以西服仍旧像传染病一样,依次上了京城百姓的身。
而最大的改进和本土化的趋势,就是女款西装也出现了,这应该算是我们国人的一大创举。
所以不少国营单位和机关,已经开始紧跟形势,率先成批购买成衣或是找裁缝量身裁剪,发给干部当工作服。
像“北极熊”这样的大厂,自然也不甘落后。
而洪衍茹同样受益于此。
她设计的一套白色男式西服因为听取了洪衍武的意见,采用了一粒扣的设计,并且增加了掐腰裁剪,显得格外有款有型。
结果与京城纺织局和服装学院联合举办比赛评选中,顺利荣获了一个二等奖。
而且还通过纺织局在年初组建的京城第一支专业模特队伍,真正的登上了展销舞台。
最神奇的是,现场销售就属她这套利用九毛钱一米的库存桌布,赶制的服装卖得最好。
十几套西服,标出八十元的高价仍旧一枪而空。
为此,纺织局已经跟京城服装二厂联系好,准备再批量生产两千套,放在百货大楼试销。
对洪衍茹个人而言,虽然没有拿到任何物质方面的奖励,只有一张获奖证书。
但这份证书可是带有纺织局大章的,颇具含金量,而且她已经获得了相关领导的注意。
无疑给她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除服装之外,当下更多的流行体现在电视屏幕上。
随着台湾电视剧《一剪梅》的正式登陆,费玉清的演唱的主题曲成了这一时期交口传唱的歌曲。
只是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部电视剧的背后还有更大的意义。
那就是琼瑶热已经由书籍渗透到了电视荧屏上,正在以更现代、更便捷的方式开始在大陆传播影响。
于此同时,人们也惊讶的发现,电视节目不再只属于夜晚了。
国家华视电视台居然增办了白天的综艺节目。
尽管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概念还没有真正出现,但调剂生活的方式确实更丰富了。
至于这个现象也带来另一个发酵作用,电视屏幕上的广告种类和时间同样因此变多了。
“百事,新一代的选择。”
“质量至上有夏普”。
“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
一起成了这一时期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词。
但最牛的,还得说是洪衍武的名字,那简直火得一塌糊涂。
几乎突然之间,就通过电视成为了京城男女老少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动感旋律。
敢情受外国广告的影响,国产厂家做广告也开始尝试创意了。
这一年,江苏盐城无线电总厂生产的“燕舞牌”双卡收录机就做了一个率先的尝试。
大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家新成立的厂子在毫无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居然敢进京搞展销,要与京城、沪海的知名品牌抢夺市场。
而他们凭借的“杀手锏”,除了较低成本上的价格优势以外,就是经过周密策划的广告轰炸。
这家厂子先是节后在《京城日报》投放整版的平面广告,然后就是电视上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