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宿州一线(2 / 3)

汉世祖 芈黍离 1635 字 4个月前

大仓,已然满仓。

为了秘密修筑这些大仓,赵匡也是巧立名目,以造码头,修路,开渠为名义,能隐蔽消息便隐蔽消息。甚至于参与工程的民夫,都是刘承祐请示朝廷,自宋州乃至更北的外州征召民役。

今岁春夏,淮南民饥,有一部分就食于宿州,奉命援济,赵匡便自其中挑拣了数百体壮者,用以缮仓,修建军事建筑,至今未放还,仍行集中营式的管理,有受不了的逃亡者,被赵匡下令斩杀,毫不留情

处在南下第一线,军事交通要地,为了不暴露朝廷的战略所向,赵匡在宿州也算用心良苦,将他能想到的,都做到了。随便换个人,都难做到赵匡这个程度。

在东京,检察备战情况时,刘成友对于赵匡在宿州的政绩,是多加赞誉。事实上,按刘承祐的用人风格,赵匡早到升迁之时,不过一直压着,当然,就算朝廷要调他的职,只怕赵匡也不乐意。只要在南征战事中再有所建树,此后的赵匡必然一飞冲天。

符离以南百里,涡口,宿、濠、寿三州交界之地,涡水入淮之处。作为宿州的军政长官,赵匡再度带着麾下仅有的百骑,巡视到汉唐边界了。

以军事战略之重,宿州在大汉,也属团练大州,团练兵已涨至三千五百卒。以中原缺马,仅有的百骑,还是刘承祐自禁军中调拨给赵匡的。

在涡口西北,赵匡密筑一军寨,曰荆山寨,作为前哨观察。涡口东南,淮水之阴,正对着的,是涂山。

此时赵匡登高驻马,纵目远眺,秋末冬初之际,冷风萧瑟,兜鍪红缨随风而动,而此时赵匡的双目却隐现山河。

“赵兄,这一月来,你都在此地巡了两次,有何特殊之处?”在赵匡身边,是一名样貌粗犷的青年军官。

此人名党,为进,出身寒微,曾是叛臣杜重威的家奴,素来勇猛。当年高祖刘知远亲征平杜重威叛,元城破之日,为汉军所俘,后收编入伍。在禁军中,靠着一身勇力兼具冲劲儿,再加赶上天子提拔青壮,在从征河中的过程中,也斩了数名叛军,四年间,累迁至武节军营指挥使。

在今春顿丘畋猎之时,因表现出彩,被刘承祐记住了,后调职宿州,为宿州第二军指挥使,率兵卒一千。这些年中,刘承祐已然陆续从禁军中选人,充往各地州镇,既提拔有为,又起掺沙子之效。

对于党进之来,赵匡甚喜之,此人虽目不识丁,举止粗鲁,却率真豁达,身具豪爽之气。尤其是其膂力,备受赵匡赞誉,再加二人年纪相仿,性情相合,在赵匡有心交好之下,很快二者便成为了好友,称兄道弟。

此时,闻党进的嘟囔,赵匡不由笑了笑,抬手遥指涡口与涂山之间,自信道:“此间地势,我已察看多时,那是一处上好的伏击地点!”

党进瞪大双眼望了望,偏头问道:“难道赵兄打算在这里打一仗?除非有唐军经过!”

党进只是顺口一说,赵匡脸上却点了点头:“涡口当水路要冲,交战之后,唐之兵马沿淮而上则大有可能,途经此地,便有设伏的可能!”

听赵匡说得有些玄,党进摇摇头,目视南方,按着马缰,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等了这般久,终于要开战了,定要多斩几颗淮匪的脑袋”

“赵兄是否可以请命王都帅,以我宿州兵,为大军先锋?”党进期待地看着赵匡。

闻问,赵匡却是很肯定地回道:“几无可能!”

“哎!”叹了口气,党进嘀咕道:“那赵兄还这般积极来巡此地作甚?”

“我在宿州近三载,大军南下,纵当不得先锋,也要当个向导!王都帅若至,以敌情地势咨询,若不知悉,如何应之?”赵匡道。

党进这才恍然。

偏过头,赵匡又指西南方向道:“寿州乃淮南重镇,自古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