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白狼营(1 / 4)

复国 小桥老树 5242 字 2020-06-22

张城根据侯云策授意,召集了铁匠营的工匠们,讲明同心城情况。

铁匠营工匠原本顾忌同心城是胡城,得知城内没有胡人,又知道节度使下了令,胳膊扭不过大腿,不搬也得搬,所以开始收拾行囊。

侯云策的令并非明令,没有落到纸上,只是由张城这个没有官方职务的幕僚宣布,不留任何把柄。

侯云策坐镇西北,是一方诸侯,就要站在局角度思考问题。有句成语叫“高屋建瓴”,就是形容这类高官的思维角度,这里面有恭维,却也含有真实成分。普通人家只管得到一亩三分地,思考问题就限于“老婆孩子热坑头”,当高官的“高屋建瓴”和百姓的“老婆孩子热坑头”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太平盛世就到了。

站在侯云策的角度,既要抽空同心城,又不能做得太过分而让人抓信把柄,所以让来自黑城的张城去宣布最为有利。同时,侯府并不在此次搬迁之列。侯府要等到钦差大臣宣布任命以后,才正式把凤州的家眷搬到灵州去,这样可以掩饰飞鹰堂在大梁的布局。

与此同时,侯云策写了一封奏折,用锦书送到大梁,奏报了三件事,一是向陛下奏报西会州三万多党项强敌仍在虎视同心城,大战随时可能一触即发;二是奏报定难节度使准备把堂妹嫁给契丹国南枢密院使一事;三是表示自己大公无私,集中凤州财力到同心城,武装联军,镇压西北,尽到一名臣子应尽之责。

侯云策自己建有军情营和飞鹰堂,很清楚知道陛下有收集情况特殊的渠道,所以锦书内容部都是事实,没有半分虚假。他是用的阳谋,师出有名,堂堂正正。

对于工匠来说,他们必须得搬,凤州城内的商人却有不同选择。

凤州经过三年发展,已成为西部商贸中心。各地商人云集凤州,商人集中在一起既能增加商机,又能降低商业成本,“到凤州发财”已成为流行在各地商人中的一句口头语。

商人和普通老百姓不同,商人注重信息,信息来源地渠道更多更广,对时机变化远比那些平常百姓敏锐,当郭炯和梁守恒回到凤州,着手搬迁铁匠器之时,商人们意识到风向不对,西蜀商人、粟特商人、回骨商人、江南商人和本地商人纷纷找到郭炯和梁守恒询问究竟。

每天拜访郭炯和梁守恒的商人太多,把他们弄得不胜其烦。若是在中原之地,这些商人根本进不了府,只是侯云策与中原诸官不同,最为重商,商人在凤州的地位远比其他地方要高。

郭炯和梁守恒都亲身体会到商人对繁荣凤州所起的作用,且由于侯云策多次给他们打招呼,因此,两人虽烦,却仍然态度友好的接待了来访商人,耐心解释。两人分别接待了十几个有头脸的商人后,想到凤州商人有数百家,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俩人坐在一起商议后,准备把各地商会头目请到衙门,一次给他们说清楚,免得常来烦人。

十一月七日,除了党项商人以外,各地商会推荐的代表陆续来到凤州衙门。

各地商人佬齐聚大厅,凤州刺史梁守恒首先向各地商会解释为什么要增兵、为何要搬迁铁匠铺。梁守恒对于搬迁铁匠铺和大规模使用凤州库银的做法本身不理解,解释起来就缺少感染力,难以说服这些头脑清楚灵活无比的大商人们。

商人们有的在摇头,有的眼中露出不解神情。

郭炯是侯云策心腹,知道西北节度使对调之事,坐在大厅上首位置,就如闹市中的隐者一样,冷眼看着表情各异的商人。这些穿着奇异服装的各地商人在郭炯眼中就是一串串的钱币,又是黑雕军射出的一支支铁箭。

郭炯回想起自己离开同心城时侯云策说过的话“商人看重利益,流水总会从高处流到低处,对这些商人不妨放长线钩大鱼,用诚信态度赢得他们的认同,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重利。如果他们有疑问,你只须把地图一挂,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