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村子里的妇人几乎都会织布,却从未有人多织,基本织够家里人穿用的布就会不织了。
并非因为这些妇人都懒,实在是乡里妇人难有赚钱的路子。
像周家大娘杨氏每月能从县里接了绣活,还是因为杨家人脉比普通村民强些,加上其绣活确实不错,这才每月能接些活干,就这一月也只能赚个几十文钱补贴些家用,当然赚这么少也同杨氏懒有一定关系,周意见杨氏每日至多绣俩时辰就不绣了。
周意感叹自己走运,虽说周家人除了大哥,其余人都对她都不怎样,却有个出色的小舅舅,又能结识到刘通这样的人物,给了她两笔这样好的生意。
这般想着,周意觉得这两桩生意有多大赚头必须瞒紧些。
尤其这次的布庄生意,她算算每月能有过十两银的收入,若是传了出去,怕会有人心中意难平,她也得叮嘱王家人口风紧些,对外人只管把赚得钱往少里报才是。
“李婶子,我小舅舅又给我介绍了一桩生意做,想来问问婶子愿不愿意同我合伙?”周意思量好,看着李氏问道。
李氏闻言先是一愣,随即脸上表情惊喜交加,一连问了几个问题“是啥生意?你让我跟你合伙?不是找你王叔?我能行吗?”
“这事还得需婶子多出力……”周意把事情细细跟李氏说。
具体怎么操作她都想好了,先是收购棉花,然后在村里找几个男人轧棉弹棉,再找些个小姑娘同时纺线,之后纱线送于织娘手中,让其染出色织成布匹。
中间几个环节,收购棉花和找人轧棉弹棉的活交给王大壮,找人纺线织布的活则交给李氏,等布织成了,她再与王大壮一起送往胡氏布庄。
她边说边询问李氏意见,得知织成一匹布得需要十斤棉花,轧棉弹棉纺成纱线要缩水两斤多,最后能成七八斤纱线,正好够织成一匹布的。
最后周意算了下成本,收购棉花约莫三文钱一斤,找人轧棉弹棉每十斤算八文工钱,找人纺成纱线一斤算五文工钱,最后绣娘织一匹布算六十文工钱。
这样算算每匹布的成本约在一百四十文左右,比周意最先预算的还要低些。
李氏听周意这般算账,连连说周意给人开得钱太多了。
但这样的价钱能很快找到愿意干活的人,胡氏布庄那边的货不能耽误,所以周意坚持给这个价。
由于这回她投资的大,后期每十天六十匹布,再加上布帛的税赋重,她每回得投近十两银下去,所以也不跟王家五五分成了。
只告诉李氏钱全部她出,这些环节他们夫妇做完,成了一匹布给他们十文钱提成,这样一月下来王家也能赚得一二两银了。
至于她去送货能赚多少钱她也没跟李氏详说,并嘱咐李氏对外仍说这活是王家人找的,不要说是她找来的生意。
跟李氏商量完,周意把刘氏给她的几包染料留给李氏,再解释了二十二匹布都浆染成什么色。
胡氏布庄半月后要货二十匹,但布帛进城得交一成税,用钱交税不划算,她便让刘氏多找人织两匹,届时好抵税用,以后交货的时候也都需多织一成布。
然后又留了二两银子,让其先收购二百二十斤棉花,余下的找人干活付工钱。
二十二匹布二两银定是不够,但织娘的工钱不急一时,她还有些日子可以缓缓,届时差的银钱再给王家送来便是。
附近村子里便有农户种棉花的,收棉花倒不费事,等王大壮回来让其去拉,不出意外从明日起这活就可以开工了。
待周意走后,李氏手里拿着银子久久回不过神来,直到屋里婆婆喊了一声,她才抖着手把银子一收,进屋去了。
王家的房子不怎么隔音,王婆婆虽眼神不好,但听力还行,她在屋里头把两人的对话给听了个七七八八,待李氏一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