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以为上级的要求会更加严格,没想到……”
“将军,您是不是有些意见?”
“对。公差需要控制好,否则无形中给工人增加装配难度,枪械到了战士手里,也会增加操作的困难性。”
杨明志这番说辞并非一家之言,它有着现实基础,而且糟糕的现实就有苏军所承受。
“厂长同志,也许您这里没有什么糟糕问题。或许我到了步枪工厂,我应该给予他们一些指导。”
“哦?是嘛。您会指导他们些什么?”
“还能有什么?”杨明志故意露出一丝无奈表情,“我可是从士兵一路走来的将军,我太明白基层士兵怎么评价他们手里的武器。装备最广泛的步枪,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兵工厂,然而这些厂子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厂子的公差把控不好,以至于枪栓与枪膛的咬合力太大。固然这能无形中增加气密性,但是……”
“会怎么样?”
“您见过用战士坐在战壕里,用脚狂踹枪栓,以此拉栓退膛的景象么?就是因为公差把控太早的结果。所以我所在的284师撤到白俄罗斯南部的沼泽,我们接受并改造了当地的兵工厂。工厂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大规模的修枪,把枪栓枪机全部打磨抛光。
在我看来,那些匆匆下生产线的步枪零件,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太糟,那种枪栓枪膛的组合,每一次上膛退膛都如同两支锉刀互相磨蹭。
他们不该急功近利,在总装之前就该有专门的工人将零件全部抛光打磨。
厂长同志,不知道您的工厂是否也打磨零件。”
一时间,厂长尼古拉耶夫斯基被说愣了。他犹豫了好一阵子,无奈的说“将军!上级……上级没有要求我们这么细致。”
“哦?您的意思是,生产完的零件最多在边缘倒角,然后上些枪油就扔给总装了。”
对此质问,尼古拉耶夫斯基只能诚实的承认。
杨明志还能怎么说,他拍拍自己的老脸“真是太糟了!你们这里,简直不是真正的兵工厂。你们简直是以生产民用品的态度去生产武器,真是……真是糟糕透了。”突然间,他又意识到一个问题,继续问“枪管的情况呢?那是最重要的。”
“枪管没问题,我们所用枪管都是步枪工厂。它们每一支都经过镀铬工艺,坚固耐用膛线耐磨,口径也非常标准。”
杨明志估摸着,步枪厂交付冲锋枪厂的枪管,考虑到冲锋枪一般就是百米内的战斗,对精度的要求不必太高,他们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质量把控合理的放宽一点。
对于这一点杨明志无意多问。
既然尼古拉耶夫斯基承认他的工厂不搞零件打磨抛光作业,现在开始改变还来得及。
在另一个时空的的中国,军械的零件公差要把控到千分之一毫米,民用品则是百分之一毫米。即便如此,以美国德国为标杆,两国的军械精密加工已经达到纳米级别。
越是高精尖端的设备,公差的要求就更小,这是不变的真理。
或许本时代的栓动步枪和冲锋枪的零件的确不需要太精细,它们被做的足够精细,至少能有效的防止子弹卡壳。一支不卡壳的枪绝对是把好枪。
整个车床车间就只有十二台车床,每一台都有两人小组负责生产。工人们至少有一半是女人,她们绝对是聪明的女人,一个个故意把头发梳理成清爽的短发,和其他的女人的确差别很大。
难道这个厂房的女工有些标新立异?不,杨明志很快明白过来缘由。
她们是操纵一分钟上千转的车床,还要时刻监督着车刀对工件的切削进程,及时将卷成发条状、锐利似刀刃有炙热的碎屑清理掉。她们必须经常勾着头干活,必须时刻警惕。
万一自己的长发被疯狂旋转的零件构筑,那强大的力道能把工人的头皮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