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1 / 2)

大宋帝王 要离刺荆轲 2474 字 2020-07-01

进入九月,宋辽双方的立场,迅速接近。只剩下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了。

分歧主要集中在了盟书之中,大宋与大辽各自的称呼。

辽国方面坚决要求用中国大辽皇帝、中国大宋皇帝的称谓,并要求大宋方面准许大辽国的大臣,前往泰山献祭。

并表示,这是辽国的最终立场,决不能有一个字的更改。

大宋方面,自然坚决不同意。

认为辽国耶律氏,本来是契丹人出身,怎么能称中国呢?又怎么可以和中国天子一样,献祭泰山?

辽国方面反驳说,从前后唐的李存瑁是沙陀人,但他也是中国天子。

现在,大辽天子尊孔崇文,修礼明法,文物彬彬,怎么就不能当中国天子了?

难道中国天子还需要讲血统?

孔子不是说过了吗?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

大宋自然就诡辩了起来,富弼告诉耶律宗真,李存瑁能做中国天子,那是因为他是受了大唐册封的节度使,而且一直忠心大唐,朱温灭亡大唐后才建立国家。

辽国没有大唐的册封,自然不能有什么继承中国法度的说法。

对于这个说法,辽国君臣自然嗤之以鼻。

他们只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就让富弼哑口无言——石敬瑭。

那位后晋的开国之主,是靠着辽太宗耶律德光才能夺取政权的。

富弼回报汴京,诉说了辽国君臣的坚持。

于是,赵祯只能召开御前会议,讨论这个事情。

可惜,一连开了好几次会议,君臣都不能拿出办法来,只好让富弼自己临机决定。富弼能有什么办法呢?

面对辽国君臣的日夜紧逼,以及威吓恫恐。

他也只能无奈背锅于,同意了辽国人的要求,只是顶回了辽国可以派人前往泰山献祭的条件。

由之,到九月乙未(十三),宋辽双方达成了正式的盟约。

盟约内容,在去掉那些修辞与有关各自立场的解释外,主要内容就四条。

第一,大宋、大辽约为兄弟,其中,大宋为兄,大辽为弟,大宋依旧按照澶渊之盟的约定,每年给大辽天子弟弟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作为零花钱。

第二,大宋、大辽,皆可以使用中国的称谓,也都同意双方各自对有关历史,存在一些不同见解,但两国决定,抛弃前嫌,一致向前看。

所以,大宋不公开反对大辽对外使用中国天子的名义,但辽国不能也可以干涉大宋内部对辽国的表述。

第三大宋天子认为,大辽皇帝弟弟有关的高句丽、渤海等事务采取的行动都是合理和必要的。将下令修改国史,改变过去对大辽圣宗皇帝东征的一些错误表述,并且可以按照大辽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大辽每年可以将总价值不少于二十万贯的牛羊牲畜以及皮毛制品,卖给大宋,大宋则必须用等值的丝绸、茶叶以及其他商品交易。

当然,私底下,还有几条秘密条款。

主要内容是大宋必须派遣太医到辽国,传授有关种痘法的技术与知识,并且必须保证,永远不提这个事情,也绝不能公开这个事情。

另外,则还有,大宋必须定期派人将国内辽国指定的有关文人、名士的最新著作抄录,送到辽国手里。

于是,全新盟约被送抵汴京。

九月已丑(十九),赵祯正式在这盟书上用印,然后命人将这盟书送抵瓦桥关,在那里,宋辽双方将完成换约。

宋辽双方出乎意料的迅速达成一致。

战争的阴云,迅速从河北上空消失,大名府重新繁荣热闹起来。

而在整个过程中,在兴庆府中的李元昊,看的目瞪口呆。

他的心情,也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