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事情弄好,而其他人自然是无关紧要的。
方孝孺的心里也很清楚,如今别看自己的儿子特别的风光,但是那些文臣们可没有放松一点点,再加上他虽然是儒家领袖,但更多的是代表南方多数人的利益,至于北方那些人更多的是看重孔家。
其实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方孝孺是不太愿意那样做的,可是她心里又很清楚,儿子所做的那些事情,恰恰给予了他太多的震撼,所以他也有一些矛盾,不过矛盾之余又想把自己的学说完善,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他很少在朝廷的事情上发生,一直在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那些学生们更加的完善自己的理论。
也许他没有做到太大的突破,但是他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有一天当矛盾爆发的时候,他可以给自己的儿子一些助力,挡住一些中坚力量。
这些话他没有跟自己的妻子收获,也没有跟自己的儿子说过,但是却表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他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京师里发生的变化他都知道,所以他也去小心翼翼的观看学习,去了解更多老百姓们的想法。
朝廷的官员毕竟跟以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他们只要保持自己手下不出事儿就行,但是如今朝廷对他们的考核却是百姓们的生活和朝廷制度的发展与执行。
所以他们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将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和让百姓们过好生活这上面来。
好名声还是要依靠自己来获得,依靠别人的话随时都会失去,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朝廷官员们更多的是年轻人,因为年老的人已经不在乎了,身后名也是以后的事,盖棺定论,无非就是名声差一点。
年轻人嘛,大多数人都是支持方中,一所以对于方中的那一套都非常的喜欢,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朝廷的政策在很多地方都推行的很快。
皇帝在乎的也就是这些。
他并非喜怒无常的人,反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们有了更多的欣赏。
工部尚书郑赐这一段时间也非常的忙碌,当他拿到金融皇帝朱允文给他的那一份报告之后,一直都在思索该怎样打开这个局面,毕竟想要组建一个国家性的最高指导性机构,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人员。
基层的工作人员他并不担心,如今能够成为国家官吏的人很多,甚至是在开展了这么多的学院之后,能够通过考核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所以基层的人员他并不担心,他需要的是真正能够占据高位独当一面的人。
这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调查去选拔了。
所以他的时间就占据得很紧,除了在工部审核那些工部上掉下来的公文以外,其他时间他都在忙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
皇帝并没有说什么时候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是他知道皇帝如今在各个领域都希望能有所突破,所以肯定是希望他越早越好,这也就给他增加了很多的压力。
一天的忙碌总是让他有一些腰酸背痛,不过稍微休息之后就会好了。
对于方中愈那个年轻人,他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至少方中与之前了很多帮助,如今想要让毕夏组建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机构,它也能够知道里面的重要性,毕竟整个帝国在很多情况下是只需要一个声音一个标准的。
学术上的争议其实一直都存在,就好比如今南方的儒家思潮和北方的孔家所代表的儒家思潮是不一样的。
在口头上打口水仗,而没有做什么其他过分的举动。
本来就是有争议的东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大家各自做出功绩来。
工部尚书郑赐自然是希望能够实实在在的做事儿了,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思想,所以在工部如今的发展之上,他已经出了不少的力,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