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司马孚说降张雷公(四千五百字大章,周六周一两天量)(2 / 4)

挥和吾主求情,恐怕不日十几万大军已经就会出现在山脚!”

听得这个震撼消息,堂内另外几名贼首霎时变得神情紧张,眼神中带有浓烈的不安和恐慌。

以前与地方官府交交手也就罢了,可如今要来踏平黑山诸寨的人物,可是将那袁绍都斩杀了的天下第一诸侯曹太傅啊!

人的名,树的影。

光是这个消息,就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张雷公丢魂落魄的坐回了位置,眼神茫然了无生机,像是忽然傻了一般,怔怔不发一言。单是一个袁绍,他们十万黑山军联合都被逼得不得不臣服,要是曹操亲至,自己还能有活命的机会吗?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张雷公道:“少年郎,你知道吗?虽然我们这些人被朝廷、被你们称作贼寇,但大多都是些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为了活命,也是迫于无奈啊!若能活命,谁愿意做贼啊!”

没了以往的大嗓门儿,他第声音里透着无尽的落寞和悲凉。

听闻此话,堂内几名贼首红着眼点头附和。

“你若是能保证,我黑山儿郎和那些老弱妇孺能吃饱饭,降服便降服!我张雷公,说一不二!”

听了张雷公第话,司马孚也是有些感慨。

乱世害人不浅,年幼时,举家在雒阳,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若非司马朗与董卓已故之子同岁,加上那声泪俱下的表演,他们全家人早就死在董卓手上了。

后来司马朗带着家人们回了温县老家,向乡中父老长辈们建议,河内郡与京城相邻,董卓与关东起兵群雄之间的战火一定会波及于此,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先到黎阳投靠统领兵马的乡里姻亲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是父老长辈们都恋旧,不愿意跟随司马朗离乡背井,只有赵咨和司马朗带着家属一起前往。数月之后,讨董联军建立,聚集在河内郡和荥阳一带,众诸侯麾下士卒时常四处劫掠,百姓死伤过半。

直到曹操后来曹操夺下河内,司马朗才带着家属回到温县。但那一年发生饥荒,温县百姓易子而食,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但那时候,哪怕是温县司马氏嫡系的他们也时常要挨饿,不得不采冬葵(一种野菜)煮汤。

司马孚是吃过苦、体验过苦日子的,连他们这样底蕴深厚第大士族都会受冻馁之苦,何况那些百姓呢?

一念及此,司马孚看向这些张雷公和这几个贼首的目光变得柔和了许多。他本就不是如同他二哥那种狠得下心来的性子,先前不过是为了让张雷公降服才故作凶狠罢了。

“善!”

“当真!”

听闻此话,张雷公的目光中多了一分光亮,堂内贼首眼中顿时有了一线生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司马孚。

“尔等黑山军可是出身黄巾军,那汝等可闻青州军?其前身为青州黄巾。如今,却得成一军,保留旧名为青州军!在我军上将夏侯惇将军麾下屡立战功,其待遇与我军其余精锐如出一辙!至于家小,太傅划出一块地专供其生活,赋税远低于其他郡县的百姓,无令其受冻馁之苦,可谓优待乎?

还有,听闻尔等与从前的白波军素有往来,关系密切。此乃昔日的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三人共同书写的书信,可惜白波军人数实在太少,不足成军,不过他们如今也都在徐晃将军的夔牛军麾下担任偏将。”

言罢,司马孚又取出了一封盖了太傅府印信的帛书。

“此乃太傅亲笔书信,承诺尔等黑山军若愿降服,则效仿青州黄巾旧事!另一封,则是”

听司马孚描绘了青州黄巾降服后的待遇并得到了曹操盖上自己印信的承诺书,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