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清军誓师(2 / 2)

崛起1639 上林春 2871 字 2020-07-06

带兵将领,朝鲜世子李溰,三分之二的满蒙八旗,几乎部的汉军八旗,约合十五万大军,誓师出征。

大军离开沈阳后向正西行走,然后将折向西南,从蓟州、密云境内进入长城。

因多尔衮已是摄政王,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乘坐的是四人抬黄颜色便轿,前方张有黄伞,另有大轿,黄毡帐等皇家仪器都是太宗旧物,供他南征使用。

坐在舒适的小轿中,多尔衮微阖着双目,寻思着近来的局势变化。

按照之前的计划,崇祯死了之后,大清打着为大明复仇的名义,攻打北京,不让李自成逃回陕西。

为此,洪承畴还特意上了封折子今宜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即行追剿,倘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代之更易,如此,庶逆贼扑灭,而神人之怒可回,更收其财富,以赏士卒,殊有益也。

可是李信秘密北上,打乱了清庭的计划,崇祯居然没死!

对于荡寇军与顺军混杂在北京城的情况,多尔衮不在乎,甚至认为对自己有利,自己可巧妙挑拨,让双方内斗,清军再出手收拾残局。

但崇祯没死就麻烦了,就算击破了顺军与荡寇军,难道多尔衮还敢杀害崇祯?

当初金国把北宋徽钦二宗掠走,生生造出了个南宋,与金国缠战不休,很多人以为南宋没用,在与蒙古联合反攻金国的时候暴露了虚弱本质,可是别忘了,南宋的存在本身就牵制了金国大量的兵力与财富,相对应的,金国使用于北方草原的力量严重不足。

如果没有南宋,蒙古未必有机会崛起,铁木真很可能还没成长起来,就成了金军的刀下游魂,就因为有南宋,金国处于南宋和蒙古的包围当中,战略形势极度险恶,最终被灭国。

多尔衮也意识到了这点,皇太极以恢复大金国为已任,但他担心仅仅恢复了大金的版图,仍有可能重蹈大金的覆辙,因此他的目标是彻底灭亡大明,绝不允许南方还有个汉人政权。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崇祯不能死在清军刀下,否则大清不仅没法打着为大明报仇的旗号,还将成为亿万汉人的公敌。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层面,他才真正领会到了李信冒除北上的用意,人家根本不是冲李自成,就是冲大清来的,只要崇祯不死,大清就失去了出兵的正义性与法理基础,复仇还原为侵略,与前六次南下的本质一样,没有大义名份,只会招来激烈的反抗。

换句话说,没有大清虎视眈眈,李信不会北上,只会任由李自成杀崇祯,把北京搞的一团糟,人心尽失之时,扯起大旗攻打李自成,一战可定天下。

但有了大清这个变数,李信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崇祯的性命。

多尔衮这才意识到了李信的难缠,如他这类惯于运筹帷幄的人,不会在乎一城一地,乃至一场战役的得失,可李信也是从战略层面上布局,让他束手束脚。

偏偏大清南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连他都没法阻止内部的汹涌呼声,如今只能先进关,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丧失了主动权。

“启禀摄政王爷,明朝平西伯吴三桂派使者携密书一封,从山海卫赶来,求见王爷。”

这时,帐外有太监唤道。

多尔衮大吃一惊,把脑袋探出轿子,问道“吴三桂派的使者是什么人?”

太监道“奴婢已经问过,一位是叫杨坤的副将,别一位是个游击,叫郭云龙,都是宁远人。”

多尔衮急声道“书信在哪里?”

太监赶快将吴三桂的书信呈上,多尔衮拆开书信,匆匆地看了一遍,嘴角渐渐浮现出了笑容,暗道“没想到竟求上门来了!好,好,磕睡送上了热枕头呐,真是天助我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