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就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
“什么?”刘宗周一听,立刻下意识地问道,“谁,你说谁?”
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这怎么可能?这根本就不可能啊!
在刘宗周看来,能够格物致知出如此伟大的学问,说真的,比起他最崇敬的王阳明,他都觉得要厉害了。像这样的一个人,那肯定是个饱学之士,长年累月在格物,积累多年之后才有可能会有如此地成就!
可此时,黄宗羲竟然告诉他说,这个人就是张明伟!那么年轻,比起黄宗羲都要年轻吧,怎么可能会是他呢!
刘宗周的这种心态,黄宗羲不但自己体会过,也在方以智身上看到过,因此一点都不奇怪。在听到刘宗周的质疑之后,他连忙说道“真得,千真万确!恩师,您不要忘记了,皇上都是称呼他为先生,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用他的学识折服皇上,会称呼为先生么?”
“这不可能!这……”刘宗周下意识地说到这里,忽然之间就停住了。
是啊,皇帝是笨蛋么?如果不是,那他会称呼一个年纪比他还小的人为先生,就在那么多臣子的面前称呼,皇帝就不要面子么?
可如果按照黄宗羲所说得那样的话,那皇上称呼他为先生,就合情合理了!对了,好像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王承恩也称呼他为先生。
这么想着,刘宗周又愣住了,虽然理智上,他接受了这个结论。可是,在情感上,说真的,他有点难以接受那个张明伟,怎么可能这么厉害呢!
以前从来名不经传,就犹如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一般,就这么出世了?
他的这些学识,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师从哪个大儒?
经世致用,为万世开太平,显然是一个儒家子弟,可为什么就从来没听说过呢?
边上的黄宗羲看到刘宗周一直不说话,他就有点担心了。等了一下,还是没有反应,他便开口呼道“恩师,恩师,您可是答应过了,让学生去求学的!”
听到他说话,刘宗周回过神来,嘴角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
这个学生什么性格,他当然是最清楚了。从黄宗羲如此渴求之事上就能看出,他自己不管对那个张明伟的事情是如何地想不通,但有一点是绝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张明伟一定是有本事,已经让自己这个学生心服口服的。
他正在想着,黄宗羲却误会了,急忙又说道“恩师,兴国公乃是学生所见,少有的一心为国为民,愿为天下开太平之人。不说其他,光是京师城外那么多难民,就只有他挺身而出给予妥善安置。还有,学生和密之登门拜访的时候,刚好看到兴国公在校场骑马……”
听到这话,刘宗周有点诧异,便看着他要说什么。
“……当时密之有误会,就出言讽刺说国事如此危急,兴国公何以有此闲心玩乐?”黄宗羲回忆着说道,“本以为兴国公会生气,可谁知,兴国公的答复,实在出乎学生意料之外……”
“他说什么?”刘宗周一听,也是好奇地问道。
黄宗羲听了,马上回答道“兴国公言,我不会骑马,可一如你所说,国难当头日,我自当投笔从戎!沙场征战再所难免,不学会骑马何以杀敌,何以打出一个天下太平?”
一字不漏地复述了之后,他恳切地说道“恩师,兴国公不管是人品还是学识,皆是学生最为钦佩的。还请恩师准许,让学生向兴国公求学问道。”
黄宗羲知道,自己这位恩师最欣赏德才兼备之人,甚至更看重德,而不认可曹操唯才是举的那套。也是如此,在朝堂上,他也一直这么向崇祯皇帝建议。哪怕崇祯皇帝并不认同,他还是坚持己见。
因此,黄宗羲感觉把兴国公为国为民这一面,说给恩师听得话,当能获得恩师好感,进而准许他去求学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