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也发展项目的需求,岭上县那是饥不择食的状态,不过,在与杨再新、吴思静讨论之后,何治也明白,要在岭上县推动产粮基地项目,确实是要有现实基础的。
如果基础不够,项目即使立起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明确这一点,何治也理智起来,与吴思静讨论目前岭上先该做的事情。
首先要验证台地的荒坡确实适合产粮耕种,产量也会令人满意。如何证实这一点?一是化验各乡镇的土壤样本,科学检测土壤的成分,对生产种植没有明确的危害因素;二是通过与本地老人的访问,问清楚当年大开荒期间,生产队耕种的收获情况,后来土地又荒芜的真正因素。
这个工作如果没做细,就拿不到科学依据,盲目来做项目推广,风险太大。因为一旦发动各乡镇、村组进行开荒,就动用人力物力,如此一来造成的轰动肯定不小,但开荒之后,后续的耕种产出太少,无法弥补耕种的成本,以后农户肯定不会再听信正府的动员,这样的产业项目做起来,对岭上县的伤害非常大,对何治自身的发展负面作用过大。
吃过晚餐,杨再新本来安排何治住下,但他决意要立即返回岭上县。没有适合的班机,只能开车返回。好在何治出来时,带了两个人,可以轮换开车与休息。
虽说不是很放心何治这样返回,但杨再新也不至于强留下何治。对于走岭上县的公路,他是真的艰难的,何治和他的人也是明白的,杨再新也不能过于干预对方的行动。
随后的一周时间,杨再新在二处的工作不算忙,但因为临近年终,也不会清闲。到十二月中旬后,对于一年来工作的总结、评定修有人员的工作,也就到时候了。
对于二处工作的年总总结,杨再新没多少要做到,主要是处长严复森在主导。而自己小组的工作,有钱恒知来做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材料做好后,交给杨再新阅览就可以了。
对今年的考评,杨再新也明白,到省部二处来的时间不足一年,虽说参与这边的考核,但要说评优是轮不上的。杨再新也不会在意自己评优不评优,而二处这边,只有赵刚这位副处长,才是最需要一个优秀指标,也最在意这个指标。
钱恒知曾对杨再新提过,赵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得到优秀后,或许就能够利用这一点,向部里领导提出到下面单位去任职。对赵刚这样的年龄而言,也是不可错失的机会。一旦错过今年,以后他可能就难找到恰当的机会,竞争力也会跌落。
按照杨再新的意思,即使他到二处来后,赵刚对他一直就带着不满,有机会就会质疑。但杨再新不想正面树敌,这不是好的策略,伤人伤己的事情,能够不做那就不需要去想。
因为与赵刚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到原则上的事也不是真正的利益之争。像当初与周术保等对抗、与李家硬拼,都是牵涉到更多人的利益或家国利益,这种事情,杨再新自然不会丝毫退让的。
因为自身对优秀指标没有想法,杨再新觉得尽可能低调,免得赵刚误会。虽说赵刚对自己不太善意,可没必要在这个事情上与他有什么关联。二处的这个年终优秀,说到底还是严复森处长说了算。
赵刚即使有争抢的心思,但最后是什么结局,杨再新对此并不怎么看好。如果说比资历谁更老,赵刚自然有优势,可要是比谁工作最好,至少钱恒知、黄东升等都要超过他。
年终自身的总结工作,也分几步:首先是自评,写述职报告,其次是小组评论,互评的意思,在二处,副处长各在意小组。杨再新所在的小组,推荐的优秀名单有两人,钱恒知和向东才,这也是对应省部年终优秀人员分配而定的。钱恒知虽极力要让给杨再新来作为优秀名单质疑,杨再新却不肯。
第三步才是二处的整体成员综合的评价,这个评价才是最后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