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将海外院线总部放到香港,那么就必须在香港有一条院线,不然有点名不副实。
于是赵一找来了香港四大院线的资料。香港四大院线分别是属于邵氏公司的邵氏院线、属于嘉禾公司的嘉禾院线、属于雷觉坤家族的金公主院线以及中资背景的联华院线。
70年代独立制片流行,但电影的成败关键仍然是在于发行和门市两个环节上。在80年代初期,大多数独立制片班底相继被大公司与院线“招降”收用,院线公司的重要性日渐明显。
以院线为基础的产销秩序亦慢慢被巩固起来,经营院线的公司成为了电影制片班底,为电影制作稳定的资金。
80年代初,香港邵氏院线旗下约有16家戏院,上映档期主要由自己制作的影片填补,邵氏曾多年称霸,是华语片的老大哥,从制片、发行、宣传及组成院线,都是一手包办,票房曾十分显赫。
虽然邵氏的地位收到嘉禾、金公主的挑战,但是因为本身工厂式的制度,片源充足,不需外求,仍然能维持平稳地位。
根据赵一前世记忆,邵逸夫的经营重心要到1985年之后才开始转向电视广播业,之后将邵氏院线租给了潘迪生经营的德宝院线。
从中可以分析出来,目前的邵氏院线已经自成内部循环,而邵逸夫还没有打算转移重心,这个院线大概率是不可能卖个自己的,因为如果少了院线这个环节,其他环节就有可能出问题,这不是一个英明的商人能够做得出来的。
嘉禾院线是在70年代冒起来的,是由邹文怀、何冠昌和梁风共同创建而成的嘉禾公司所有,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创始人都是从邵氏公司出走的。
传言是因为邵逸夫的红颜知己方逸华在邵氏公司日渐重用,作为高层的邹文怀心有芥蒂,于是就出走邵氏公司自己创办了嘉禾公司,和老东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言归正传,嘉禾院线在20世纪80年代初拥有19家戏院。嘉禾公司的电影制片产量不及邵氏,但是发行业务却十分活跃,平均每年也发行十多部电影,有剩余的档期则上映独立制作公司的电影,嘉禾院线可以说是独立制作电影的上映窗户。
当然风险是由制片人承担,自与李小龙合作后,嘉禾实行包底分账,给演员一笔基本的片酬之后,再分红,这个制度也用于成龙旗下的威禾公司。
这个制度只适用于嘉禾公司承认的制片公司,当时李小龙的电影是嘉禾站稳脚跟的基石,自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莫名死在情人丁佩的家里后,成龙的制片公司就成了嘉禾的另一个臂膀。
从上可以看出,嘉禾公司作为从邵氏出走的高层创办的公司,其创始人肯定是性格坚毅之辈,而且目前正处于事业黄金期,走正常途径不太可以被赵一收购。
事实上嘉禾在香港算是一个长寿公司了,很多同时期的公司后来都烟消云散,其中不乏一些突起风云的电影公司。
金公主院线是由九龙巴士董事雷觉坤及其家族创办的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它的前身是丽声院线,拥有多家位于旺区的一流戏院,声势不亚于邵氏和嘉禾。丽声院线成立之初,只有丽声、乐声(华语院线)、凯声、华声(西片院线),而丽声戏院早前更是外租给嘉禾经营。
雷氏家族以地产和运输为主业,经营戏院只属于副业。
步入80年代初,西片院线不景气,丽声院线是片华语片,雷觉坤便把旗下的金门及民乐等4间戏院联合起来,再租用或以合约形式连结起十多间戏院,在1980年初成立了一条专门上映华语片的金公主院线。
在1980年9月由麦嘉、黄百鸣和石天创办的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就是由雷觉坤支持成立的,隶属于金公主娱乐有限公司。本来只是一个单纯的院线系统,结果还是涉足了影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