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想法,赵一也有,例如他们给低速磁悬浮列车配上了自动驾驶技术,就是为了减少相关人员的需求。
而且星空动力公司之所以这么晚才拿出满意的动力系统,就是为了节约能耗,减少地铁的运营成本。
甚至未来地铁必要配备的工作人员,也会使用机器人来代替真人,反正一切能够节流的方案,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尝试。
其实如果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房屋公司就算是承担了亏损,也不算很吃亏,原因就在于他们早就将城铁路线上的物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
虽然城铁运营是亏损的,但是这些城铁沿线的物业却是水涨船高,会给中国房屋公司带来不菲的收益,加上中国节流技术的使用,总体上应该是盈利的。
但是话不能这么说,该和当地政府谈判还是要谈判的,因为还需要计算如此庞大资本投入带来的利息损失,不能只看表面损失。
如果这150座城市,平均投资规模在500亿元,光是地铁的总投资规模就要高达7.5万亿元,如果按每年5%的利息计算,光是利息损失,每年就高达3750亿元。
所以当地政府必须要将城铁经营的亏损给弥补回来,而相关的物业收益,则是算作中国房屋公司投资的利息收入,这样算账才算是正常的。
说实话,磁悬浮列车相比起普通地铁,建设成本确实是要高很多,如果能够将建设成本控制在每公里1亿元左右,是相对合适的。
3亿元每公里的成本,未来的运营压力肯定会很大,但是低速磁悬浮作为城铁交通类型,他认为是最合适的。
不过成本之所以如此高,并不完全是建设成本如此高,而是因为我国关于磁悬浮的产业链目前不成熟。
这次在城铁上面大规模使用磁悬浮,就需要我国建立一整套磁悬浮产业链,而新建产业链的成本本身就很高。
所以这个成本是指初期成本,未来建设成本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这需要看产业链的成熟度,以及后续技术改进带来的成本降低。
也正是因为他要一力推进国内城铁磁悬浮化,所以他才让中国房屋公司来承担建设和运营,就是因为他怕其他人不同意。
毕竟相比起磁悬浮的成本,普通地铁技术其实非常的成熟,就算是我国之前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但是我国超高速铁路有很多技术都是现成的。
就算是现在研发自己的普通地铁,每公里成本大约在1亿元左右,比磁悬浮要低得多,因为关于普通地铁的产业链,我国已经是相当成熟,根本就不需要新建产业链。
赵一坐在那边思考了片刻,觉得是不是应该拿出更加先进的技术出来,降低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磁悬浮列车最大的成本不是在列车技术上,而是在他们的轨道成本上,轨道需要对磁场有强烈的排斥力,这样才可以将列车悬浮起来。
但是普通的材料想要做到这点肯定是不行的,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超导体,这样可以将列车产生的磁场完全排斥在外。
目前他们是使用的所谓高温超导体,其实还是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来维持超导效果,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包括超导体材料本身的成本。
至于磁悬浮列车,很多技术直接可以从高铁移植过来,只不过是下面需要配置磁场发生器,产生强大的磁场,和超导铁轨产生斥力。
所以他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常温超导材料,这样就可以减少实现超导需要的成本,减少磁悬浮地铁的经营成本。
第二个就是降低常温超导材料的生产成本,这是最有效降磁悬浮线路铺设的成本,而且这个成本是磁悬浮线路建设的大头。
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低速磁悬浮的建设成本就有可能降低到每公里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