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偏差。
在原版的历史上,晋国不但接受了陈国的靠拢,又南下救援陈国时接纳了郑国的加盟。
现在,晋国拒绝了陈国的靠拢,没有跟郑国搞会盟仪式,原因当然是吕武拿着芭蕉扇一再扇呼,导致晋国君臣在想法和思维方面发生了改变。
晋国的君臣发生改变,原因当然是晋国国内各家族实力对比也跟原本历史不同。
事实上也是这样,吕武如果一直是个小贵族,无法改变太多的事情。
他都已经成为晋国的六“卿”之一,阴氏也横空出世,历史要是还像原版那样就太过于惊奇了。
总体来说,晋国不接纳陈国绝对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如士匄所说的那样,接纳陈国必然会成为晋国被放血,不是他们想要达到疲惫楚国的目标。
历史上是担任元戎的荀罃力排众议接纳了陈国的靠拢。
在这个历史版本中,荀罃进行了隐退,还有一些影响力,想要左右国政则是没可能。
中行偃不是荀罃,想法和思维不一样,权威也不相同。
所以,中行偃需要考虑同僚的意见,忌惮范氏的强大而没跟士匄刚一波。
在处理郑国方面,中行偃又屈从于国君的安排,要不中行偃其实是想跟郑国在“新郑”会盟的。
晋国没有跟郑国搞会盟,免得郑国马上又屈服于楚国,削弱晋国作为霸主的威望。
吕武静静地听国君与其余人讨论,没有必要决定不开口了。
老范家刚丢了脸,士匄需要一再表现存在感。
老赵家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赵武又开始当起了透明人。
其余卿位家族正常交际也就是了。
中行偃说道:“今次楚君未至,统兵者乃是令尹子囊。”
这个子囊是楚庄王熊侣的儿子,也就是现任楚共王熊审同父异母的兄弟。
楚国是一种亲戚政治,一家子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其余贵族很难染指令尹大权。
跟楚国相同政治环境的国家不少,宋国、郑国算是其中比较强的两个。
子囊才刚刚成为楚国令尹不久,有什么样的才能暂时没有表现出来。
从这一次楚军先去宋国,再去陈国,能大体上判断子囊是个对外非常强硬的人。
晋国君臣得出这个判断,讨论应该怎么进行针对子囊。
他们能够肯定的一点是,晋国接下来跟楚国的争霸会比之前更激烈和残酷。
毕竟,一个国家的实力是怎么样,看的还是领导阶层的风格。
有些国家看着不怎么样却敢怼天怼地对空气,甚至能搞得他国想教训又不能。
有些人却能把一个好好强国玩砸,惹上不该惹的对手,想讨好干爹又屡屡出昏招。
国君说道:“明岁再召诸侯。”
众“卿”这边当然没意见啦。
晋国又继续跟楚国快乐玩耍,哪能让其余诸侯国躲在一旁蓄积实力?肯定要连着各个诸侯国一块折腾的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