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能否认吕武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成就,注定会名留青史的同时,还成了中原地区的“伟人”之一。
讲文治,吕武就任晋国元戎之后带着晋国蒸蒸日上。
论武功,吕武办到了兵临“郢”城下和饮马大江。
即便是对吕武再有偏见的人,他们都要承认吕武已经达到了“不朽”的高度,面对面时尊重吕武就是在尊重自己的价值观。
这一次,鲁国和曹国获得了运输战利品的任务,原本是一种很欢欣鼓舞的心态,觉得老大很爱自己。
跑去运输战利品就不用跟着深入楚国,不需要参战也就不会有伤亡,将战利品运输办妥就是一个功劳。
他们哪里想到楚国能变得那么不经打,得知晋军去“郢”阅兵,更是产生了一种“错亿”的遗憾感。
埋怨吕武的任务分配当然不可能,鲁人和曹人只能怪自己命不好,没有荣幸能够参加那种“名片场”了。
“楚遭此……”季孙宿想用‘劫难’,一想有点不对,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楚遭重创,来岁必卷土重来。请阴子容鲁人并列,为‘不朽’之业略尽绵薄之力。”
眼见着晋国就要胜利,哪怕不是为了红利,能够经历“最终一战”就是一种荣幸。
嘴炮很厉害,战斗力渣五,心志很高的鲁人,怎么可能错过在历史篇章露脸的机会呢?
说到“不朽”,春秋定了三不朽格调,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就是人生的最高巅峰。
作为周王室旗帜下的列国,参与到战胜楚军的战争就属于立功,也是有德的一种体现。
立言什么的太难,混上一个立功、立德的绩效,对鲁人的吸引力着实太强了。
吕武用奇怪的目光看向季孙宿,讶异道:“你怎知我觉诸侯辛苦,明岁不欲劳师动众?”
明年肯定会有大战,不取决于晋国或楚国双方高层的意志,是局势逼着他们再打一场旷世大战。
吕武看上去不喜欢吃独食,能够让荣誉尽归晋人的事情,为什么要分润给诸侯呢?
要是吕武拿荣誉当餐点分润给诸侯,做事方式会显得很傻,晋国内部肯定会有非议的。
季孙宿为什么知道?那不是有脑浆就能想到的事情嘛!
就如上述所言,平时也就算了,眼看着晋国就要摘取争霸的胜利果实,不独吞才是真的傻。
看出那点的不独鲁人,问题是只有鲁人没有逼数,敢来吕武这边逼逼叨。
吕武心想:“我照顾鲁国一次,还照顾出了错误?”
而吕武这一次之所以照顾鲁国,出发点是从战略平衡的角度来进行考虑,跟让齐国成为一路之“主”的做法是相同的。
楚国哪怕是打完“最终一战”也不等于就此当个怂逼,他们不会再继续跟晋国死拼,不意味着会放过周边的邻居。
吕武从大局考虑分别优待了齐国、鲁国和曹国,又让郑军大大地肆虐了楚国的西北部。
郑军在楚国西北部大杀特抢,他们获得了一时的好处,楚人也必将恨死他们了。
等待楚国对晋国认输服软,双方就此以后很难再开启什么旷世大战,吕武却不想看到楚国有那个舔伤口的环境,加深郑国与楚国的仇恨挺没毛病的。
吕武选择给郑国奶一波的原因还有一个,也就是宋国着实是太克制了。
这一次宋国单独侵入楚国东北部,看上去很是气势汹汹,打从事实上却是屁事没干,仅仅进行了一次武装游行。
是宋国收复失地就满足了吗?并不是。他们只是看得更加清楚,一个刚有衰弱迹象的楚国也不是宋国能够彻底得罪死的,不想吸引楚人的太多仇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