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彼时(1 / 2)

独生之生 胡诺丝 2271 字 2020-09-22

夏语冰所在的公司,位于市区的一个文化产业园内,一座五层的小楼,他们包了二楼的整个楼层。这样的建筑比写字楼的格子间宽敞、自由,里面每一间房子都不完全一样,很多基于原始建筑物遗留的改造也显得颇具个性,斑驳的砖墙,废弃的管道,充满工业气息的超大的风扇,都特别适合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搞创作的人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市里的许多废弃的厂房,都被陆续改造成了文化产业基地。有酒吧、咖啡厅、剧场、录音棚,更多的是大大小小的文创类工作室。前几年文艺市场好的时候,市里的各个文创园都爆满,随便进去逛一圈,听到的都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大项目。于是,眼明手快的开发商又在郊区开辟了新的天地,在这个村那个庄迅速建起一批后现代风格的建筑,或出租或售卖。一时间,各路真假艺术家蜂拥而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像压抑了半辈子的文艺细胞都要在这个时间充分释放出来。这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环境,也造就了很多奇人异事,连墙角立着的拖把、垃圾桶边的卫生纸都种满了艺术气息。那时候,谁要是没看过几回画展、没读过几首酸诗,都会有种莫名其妙的羞愧。几年后,人们再谈论起那些经历,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了。

其实很多事情,尤其是新生事物都是这样,像暴风雨似的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曾经风靡街头巷尾的掉渣饼、红枣糕,刚开业时门前天天排着长队,过不了一年便莫名其妙地销声匿迹了,然后某一天又换上了什么煎饼或者包子、奶茶的新的招牌,门口就又会排起常常的队伍,如此循环,最终经过大浪淘沙能够持续经营的店并没有几家。不知道这是不是和人们喜新厌旧的本性有关,新的永远比旧的有吸引力,好或者不好并不重要,只要它是新的,就有人愿意尝试,并且甘愿付出所谓的“试错成本”,哪怕是真的不好吃,得到的最差的一句评价也就是“还行吧”。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尤其是还花了那么长时间去排队。

当年火爆一时的文化产业园,这几年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演出市场的萎缩,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如今能够继续维持运营的也都是这些年一直踏踏实实做项目的,而那些跟风成立的公司,因为难以落地实操,在这一股风头过后,自然又转头奔向了新一波投机的机会。

夏语冰进入这个行业算是偶然。她大学毕业于一所二类本科的“万金油专业”——工商管理。这个专业是自动分配的,当时夏语冰接到入学通知的时候,也是不知所以。工商管理是什么?管理谁?管理工商的?那不是城管吗?所以她的大学,其实就和绝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是由高考分数和运气决定的,并没有在中学时就做了多么明确的规划,感觉就像做早高峰的地铁,被拥在人群中,稀里糊涂地上车、稀里糊涂地下车。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让一个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决定自己未来人生的走向,是一件多么扯淡的事情。有几个人能够在那时候就明确地说出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况且,青春期,叛逆,见识有限,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还不听劝,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怎能对未来的几十年负责呢?

所以大学,尤其是本科,学什么专业都只能是皮毛。就像夏语冰学的这个工商管理,四年时间,必修课加选修课有好几十门,什么财务管理、办公软件、谈判技巧、营销案例、法律基础、微分积分……统统都学点,但统统都是概论,凭这些知识毕业之后既进不了工商局,也做不了管理岗。大学四年,对于未来的人生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基础,培养一些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而已。

夏语冰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一个亲戚开的服装店去实习,这份工作只做了1个月,她卖了只有五六件衣服,倒是看完了三本长篇小说。这一个月让她确定了自己不适合做销售类的工作。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还是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