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战争戏份结束(2 / 4)

,捡起一个小纸片,纸片歪歪扭扭上写着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从魔都志愿军博物馆借来的,几十年前某位化作冰雕的年轻战士写下的。

“追!”

段奕洪眼里饱含热泪,奋力大吼一声。

所有人,紧握长枪,带着满腔的愤怒和仇恨,继续追击。

“过!”

李谦紧紧地盯着监视器,一拍手,大喊一声,宣布又是一条过。

这种局面,每个人的情绪都非常到位,压根不用他去说什么。

接着立即让人把那120多名穿着单薄的军人给扶进帐篷里,这鬼天气,别冻坏了。

长津湖战役的重点就拍完了,主要就是拍冰雕连,具体的战场只会拍一场大全景。

接下来的,转移场地,挨个个拍了行军、伏击战、攻坚战。

重点是攻坚战,攻坚战有三场,主要是展现志愿军的战术。

志愿军为什么能赢,这是肯定要拍出来的。

现代战争,人数已经不可能作为主导因素了。

两军厮杀,受先是自已的武器能够接触到对方。

否则,不但谈不上杀敌,只能被杀。

武器从长矛一路发展成弓箭、火枪、大炮、飞机、导弹,不断地在延伸着打击的距离,诠释着“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真理。

米军一个师装备70毫米口径以上大炮330余门,各型火炮相加达到790余门。

志愿军一个师仅有山炮12门,一个军才只有70毫米以上口径大炮190余门,各型火炮相加也才540余门。还不如米军一个师的火炮。

米军一个师的坦克是140余辆,比志愿军在整个北棒战争中投入的坦克还多40辆。

至于轻重机枪、飞机这些,更没法比。

要打仗,首先要接敌,否则拉开距离,那就是屠杀了。腐书网

开始,志愿军通常是昼伏夜出,白天一整天原地隐蔽,晚上才行军,避开敌机侦察轰炸,拉近和敌人的距离,最大化地缩小火力差距。

战术总结起来,就是大机动、大埋伏、大穿插、大迂回、大包围,最后达成大歼灭。

虽然因火力严重不足没有达到大歼灭的目的,却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到了37度线。

要做到这一点,战术执行能力,意志力,士兵的战术素养,基层指战员的指挥能力,缺一不可。

也就是经历了抗战和街坊战争洗礼的志愿军,能够做到了,不单单是打鸡血的事。

可以说,那就是一群在五十年代,拿着四十年代武器的21世纪现代化轻装陆军。

昼伏夜出,拉近距离,这是其中一场战争戏。

第二场戏就是米军的应对策略,毕竟李谦不会去贬低米军,当时米军已经世界第一强国了,故意贬低对方就是骗自己。

米军面对大机动、大埋伏、大穿插、大迂回、大包围的战术,选择最大化地发挥火力和机械化优势。

防守时,与志愿军拉开距离,不计弹药量,持续不断地用“火海战术”猛烈打击志愿军进攻的矛头。

撤退时,撤退距离恰好等于志愿军一个晚上行军的距离,当志愿军追击上来又是白天了,不但避开了志愿军夜战的长项,还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火力和空中优势,迫使火力严重不足的志愿军在白天作战,以短击长,付出惨重代价。

如此一来,志愿军攻击时打不着敌人,撤退时甩不掉对手,始终被对手粘着打、贴着打、撵着打、追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