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去京师(1 / 2)

组建自己的贩盐队困难不小,但却还没大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

人和船不缺,货源也是自己的,唯一不足之处,是缺少熟悉这一行的人来操作。

至于因为动了其他盐枭的利益而遭受打击,这一点韩端根本就不觉得可怕,韩家养这么多家兵部曲难道是做善事的?大不了将人拉出来拼杀几场,就当是提前实战练兵了。

只要官府不出兵干涉,他不畏惧任何一个地方豪强或江湖草莽。

如今的韩端,已经有底气说这样的话了。

两三思量之后,他决定立即去一趟京师,将贩盐之事尽快确定下来。

家里的事情也还有很多,湖心岛的后续开垦,铁冶那边的产量问题,铜冶也即将上马,这些事情每件他都放心不下,但真要说起来,也不是完全离不开他。

湖心岛的开垦问题,可以从各个田庄抽调人手去负责,管事们都有多年田庄管理和开垦荒地的经验,交给他们肯定误不了明年的春耕。

唯一担忧的刚收服的水贼们会不会闹事,但他可以将马三兴留下,另外再调两百名经过训练的部曲从旁协助,应当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至于铁冶兵器的产量,前两日韩端已经问过老爹,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锻造太耗人力。

一柄好刀从原料到成品,先后要经过炼、锻、铲、锉、刻、嵌、淬、磨等多道工序,其中最费时费力的就是锻造。

将几十斤重的铁坯锻造到十几斤乃至几斤,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已经过了三个多月,韩端要的一百柄长刀才完成三十多柄。

这也是后世大唐的“陌刀队”人数始终控制在五千人以下的原因,花费太过巨大,连大唐朝廷都承受不起。

一想到锻造的问题,韩端就觉得有点奇怪,如今水力机械的应用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普及,但为什么没有人将它应用到锻造上来?

只要用上水力锻锤,锻造耗费人力的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

韩端决定在去京师之前,先去解决兰渚山铁冶的锻造问题。

次日一早,他便在老爹的带领下来到兰渚山铁冶,当他向正带着一群徒弟锻打刀坯的余姓老师傅问起这个问题时,老师傅却表现得很茫然。

“我从小跟着阿爷打铁,在官冶中也做了二十年,从没看到过郎君所说的水力锻锤,这水力锻锤到底是怎么样的?”

“水碓你知道吧?把那个碓头换成大铁锤,就是水力锻锤了。难道你就没想过,若是换上水力锻锤,那能省多少力气?”

余师傅想了想水碓的模样,立即摇头否定“用不上,太慢了点,打不了两锤铁就冷了。”

“那若是一息能敲打两下,能不能用?”

老师傅还是摇头“还是不能用。锻打的时候,力道时强时弱,时快时慢,如何控制力道打出好刀,靠的是匠人的眼力和经验,水碓哪儿能做到这种地步?”

韩端有点无奈地道“匠人控制火候以及锻打的力道强弱快慢,是在兵器成型之后,最开始的粗坯用水力锻锤来锻打力道更均匀,打出来的铁更好,而且更为快速。”

原本以为自己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但那老头却还是“嗯嗯”地敷衍,根本没有一点感兴趣的样子。

韩端算是看出来了,这个时代水力机械已经普及,却为何没有应用到冶铁上来。

余师傅也不是不知道水力锻锤的好处,但他就是不想做出改变。

现今官府不许民间打造兵器,铁铺偶尔打造一两把也是偷偷摸摸、精敲细打,至于农具则是用铸造法,用不着锻打,更是用不上水力锻锤这种大物件。

但像余师傅这种官冶出身的铁匠又不同,他们纯粹是为了凸显匠人手艺的重要性而拒绝使用机械。

而朝廷上层的官员,则忙着争权夺利、谈玄论道、修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