晡食过后,阳羡城内的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借习习晚风拂去一天的暑意。
保逸坊内,一名青年男子正侃侃而谈。
他的发髻上扎着一块已经陈旧的巾帻,身上穿的青色直裾也因长期浆洗的缘故有些发白,而且在手肘处还打了一块巴掌大的补丁。
从他的衣着便看得出来,这是一名读书人,但很显然,他现在已经落魄到了买不起新衣的地步。
不过,站在一群粗衣短褐的穷苦百姓之中,他仍然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此时,一名三十多岁肤色黝黑的中年男子正在向他问道“杜郎君,韩氏贴出告示招募民夫,我等都想去应募,但又怕朝廷……”
话没有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韩氏招募民夫,包一日两食不说,每日还有二十钱的工钱,大家都想去应募,但又怕韩氏败亡之后朝廷翻旧账。
杜郎君闻言,却是笑了起来“你等怕陈国朝廷算旧账?那我可以告诉你们,他们没有这个机会!”
“韩氏与以前的周迪、留异、陈宝应等豪强作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彼等地方豪强,所占不过一郡之地,辖民不过数十万,麾下士卒多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朝廷大军一至,便只有覆亡一途。”
“然而韩氏辖地,只淮南便有数十个州郡,辖民数百万,士卒皆精锐之士,实力比起陈国来,只高不低。”
“如今,韩氏又攻占了南徐州和东扬州绝大多数郡县,陈国疆土已三去之一,被韩氏取代也是早晚之事,你等去应募民夫,绝无后顾之忧。”
这番话让众人都激动起来,改朝换代,每一位新君主上位,都会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这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
但也有人仍然顾虑“杜郎君如今在新官府中做官,知道的肯定比我等多……我等去应募的话,韩氏会不会真给钱?”
杜郎君不悦地道“我方才不是说过了?韩氏据淮南数十个州郡,还会差了你等那一点点工钱?”
有人立即附和道“杜郎君说得没错,我听人说,韩氏在没去淮南之前,其家财便居三吴之首,年入可达万万钱,这么一点点工钱,别人怎么会赖账?”
“韩氏以前富甲三吴,如今怕是富甲天下了。”又有人插嘴道“你等怕是还不知道,韩氏的雪花盐行销天下,只此一项,年入便有数万万钱。”
“此外,韩氏的铁器也是质地上乘,名扬南北……”
“这个我知道,今年传到义兴来的淮南将军犁,听说就是韩大将军造出来的!”
“总之,韩氏不差钱!我上月在吴记粮铺干活,听他们说淮南已经施行均田令,人丁能分四十亩田,而且租税只收四成……这是韩氏让利于民。哪像义兴以前的官府,只知盘剥我等!”
此话一出,顿时又引起一片质疑。
“杜郎君,何大所言是否确实?”
“确实!”好不容易等众人安静下来,杜郎君才颌首道“淮南如今的田租确实只收四成,而且租种五年之后降至三成,除此之外并无其它杂赋!”
“那赀税呢?”
“无论家财多寡,只要不交易便不收税。”
众人又迫不及待地问道“杜郎君,那韩氏既已取了义兴,为何还不施行均田制?”
“不打败陈军,田分给你等能保得住?”
杜郎君呵呵笑道“不过,卜总管已经说过了,只等此番击败陈军,就要开始着手丈量土地,最迟在明年春耕前,便要将土地分给你等。”
“太好了!”众人“哄”地一声便叫了起来。
“明日一早,我等便去报名,韩氏早日打败陈军,我等也好早日分田!”
……………………
“这地方正好设伏!”
环首四顾,卜僧念满面笑容地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