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搁下京城种种,说说山东。
日暮黄昏,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夕阳如血一般,染红了半边天,天地间万物都带了血色。树上的老鸹不时地叫几声,让人心头不由得一紧。
济南卫指挥使孙大喜面色凝重地回到指挥司衙门,心里有许多思量,却不能开口对任可人说。
如今济南城大街小巷都传唱《李唐劫》,唱武则天屠戮李家子孙,指桑骂槐,暗指钱皇后。
之前这些话只在青州流传,如今已经流传到济南来了——齐王真的是无所顾忌了。
钱皇后密旨让他小心提防,又让人巡防各地军务,看起来是对齐王谋反早有准备。
可是,朝廷具体是怎么想的?他却捉摸不透。
为什么不派人来山东督查军务?为什么不见调兵遣将的迹象?筹谋多年的齐王一旦兴兵,朝廷再调度兵马恐怕就来不及了。
为什么不趁早拿下齐王?钱皇后在顾虑什么?
圣人呢?圣人对齐王是什么态度?会不会效仿前朝建文帝,不敢负“杀叔父”之名。
在外将领与殿上君王素昧平生,他们之间并不互信,孙大喜想找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对策。
穿过花厅时,冷不防看到一个年轻人从屏风后走出来“孙大人叫末将好等。”
孙大喜吓了一跳“末将?你是哪个?”
“区区百户,不值得大人挂心。”
孙大喜厉声道“济南卫的百户,没有本官不认识的!说!你是什么人!潜入府衙做什么!”
来人皱眉“你也知道,我不是你济南卫的百户,还大声吵吵,非要把人惊动来吗?”
孙大喜猛地想起一种可能,忙抱拳“是愚兄无礼了,敢问贤弟不辞劳苦而来,所为何事?”
来人从褡裢里取出一封火漆书信“皇后娘娘密旨。”
孙大喜连忙跪下“臣拜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
接过密信,孙大喜叩首“臣谨遵皇后娘娘懿旨,愿皇后娘娘福寿康宁。”
銮仪卫百户说“大人且忙吧,末将要回京向娘娘复旨。”
孙大喜忙起身留客“眼看日暮将西,贤弟用过便饭歇息一日再走吧。”
銮仪卫百户说“娘娘需要人伺候,一刻也迟延不得。”
孙大喜取下墙上的玉具剑“常言道宝剑赠英雄,这宝剑留在愚兄这边无用,还是贤弟佩戴最合适。”
剑把柄镶着白玉,似此等宝物,恐怕千金都买不下。
这礼太重了,百户不敢收“大人有话直说。”
孙大喜往他手里送宝剑“贤弟收下吧,这是愚兄给贤弟的见面礼,无关其他。”
百户接过那把宝剑“孙兄,有话但说无妨。”
“圣人对东边是什么态度?”
百户说“娘娘谨慎,不会与圣人相左。”
孙大喜得了这句话,心头热血澎湃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太平盛世是文人的天下,似他这样的内地武将想谋封侯几乎没有机会。齐王谋反,这是给他送侯爵来了。
孙大喜大喜,走路似疾风。
夜幕沉沉的时候,孙大喜在后衙用饭,混不吝的儿子进来,说“父亲,孩儿带朋友来见您。”
孙大喜看向他身后,泼皮似的儿子身后,站着衣冠楚楚的一儒生。
那儒生不过三十岁出头,头戴方巾,微须,白净,眉目端正,观之可喜。
那儒生弯腰行礼“拜见明公。”
孙大喜只当是皇后那边又派人来,来人是监军军师之流,忙笑着起身“贤弟太多礼了,你我兄弟相称就好。”
转头笑骂儿子“你个混小子,也不早跟为父说,这,这岂是待客之道!快让厨房布置酒席!”
那儒生坦然受之“有劳孙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