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小皇帝,满怀期待地踏上龙船,走上了以往君王都免不了要走的路巡幸江南。
日近正午,龙船没有停,不过速度降低了,控制螺旋桨的人闲了下来,因为风很大,而且是北风,挟裹着龙船往南走。
小皇帝站在龙船的甲板上,风吹得他几乎睁不开眼。
林长年上前“圣人,船尾迎风,不如去船头观赏风景吧。”
“好。”已经看不见皇宫了,站在北面也没什么意思。
没离开皇宫的时候,每天都幻想远方。真离开皇宫了,还没一天,就思念皇后,不知道姐姐是不是也这么思念他。
船头被船上的建筑物挡着,风小一些,小皇帝可以安心地沐浴着正午温暖的阳光,眺望远处的风景。
运河两岸草木还没有发芽,是一片灰黄色,显得非常萧条,再远处,是一片苍绿色。
小皇帝抬手指着远方“还没到草木复苏的时候,那片绿是什么?”
林长年说“回圣人,是冬小麦。”
小皇帝恍然大悟,笑道“朕知道小麦秋收后种,夏初收,倒忘了这样一来,它们是要越冬而不枯萎的。但这么简单的问题,随便一个农民都知道,有些事情啊,真得亲眼见了,才有体会。”
林长年明白圣人在为自己执意下江南辩护,笑着说“诚如是。这里还是直隶,风物与京城没有多大区别,待到江南,圣人更会觉得耳目一新。”
小皇帝好奇“你先给朕说说。”
“余杭一带,许多草木可以越冬而不枯萎。”
小皇帝不以为意“这有什么,京城的松柏也可以。”
“松柏叶如针,便是极寒的辽东,也可以生长。余杭诸多阔叶林木,均可以越冬。”
没有具体的画面,没见过的东西,很难想象出来。小皇帝说“举个例子。”
“比如橘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原来这句话是由此而来的。果真要有足够的阅历,才能读懂圣贤书的意思。”
林长年又说了很多江南与京城的差异,比如江南春季风小、湿润,不像京城那样风大又干燥。比如江南雨水比中原多,故而江南适宜种水稻,中原多种植小麦。
江南多水道,田梗也弯弯曲曲的,不像北方那样横平竖直。江南的城市也受限于地形,不像北方那样方正。
说得小皇帝心驰神往“这么说,淮河是分界线。一路不要停,直到淮安。”
命令便传下船去,昼夜不停地送往淮安。
圣人要南巡的旨意早就传出来了,淮安知府辛致知不知道御驾会不会亲临淮安,当然要按圣人会来准备着,将淮安城内几处精美的宅院连成一个,作为行宫。
说行宫也算不上,因为朝廷明确有旨意,不准大兴土木,故而没有按照皇宫的标准来建设,没有主殿,也没有红墙和琉璃瓦。
不过,圣人要住的地方,自然就是宫了。这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行宫外面修了高墙和门楼,以安排防卫,确保安全;里面打通围墙,修了亭台楼阁,又以奇花异草装点。
至于一应用度,更是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训练了一批懂规矩的侍婢。
得知圣驾要亲临的确切消息时,已经是三更天,他正在娇妾房里酣眠。五十多岁的人了,一个鲤鱼打挺跃起来,来不及踏上鞋就往外跑。
辛致知召集来众人吩咐说“淮安城内的乞丐要全都赶出去,他们肯定不愿意离开,你们找些善堂,跟他们说说,就说是本官的意思,让他们先多养几张嘴。”
又说“淮安城内的路要修整一番,碎了的石板和青砖都换上新的。快点!一天之内要给本官干完,不然唯你们是问!”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淮安城的主路分给了下面的人,让他们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