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无题(4 / 5)

双生,究竟是喜还是悲。”——借木怜生之口,我们听到了秦公子的叹息,而这,又何尝不是,金角和银角的叹息呢?

而金角银角与清风明月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请参见万寿山的故事吧。

女儿国

经典台词

女王“虽不能自由的生,但终能自由的死,多年来,我们所求的不正是这一天么?”

公主“不,这仍是他们定下的命运。我们要那上天知道,哪怕是死,女儿国也绝不屈从你们的安排!”

出处女儿国主线任务

策划阐述

在传统西游记的故事中,女儿国代表的是“爱情”。由于最终未能成就女王与唐僧的姻缘,因此,用“爱情的憧憬”来概括女儿国是最好不过的。

对女儿国故事的设定以此为源,但不限于此。因为从原著故事的抽丝剥茧中,我们能得出大量被忽视的信息。

为什么这个国家全部是女人?她们如此渴望爱情,却为何不离开这个国家?她们到底是对爱情的渴望,还是由“情郎”这个“外来者”引发的对“新鲜人与事”的渴望?唐僧师徒四人的出现对这个国家是否产生了影响,他们的离去是否会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当许多年之后,主角再次来到女儿国,又会给女儿国带来怎样的契机?

结合故事线的前因后果,我们围绕“爱情”的主题,对女儿国重新定义

女儿国中的女子,她们曾是天宫中仙女,因思凡犯戒而被王母贬下凡间。她们被关在一处叫“结发界”的结界中,虽然葆有仙家的青春容颜,却被剥夺了自由,永世无法踏出结界一步。女儿国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如果有人能给予她们真正的爱情,那么她们的罪便得到救赎,就能与心爱的人一同离开这座囚笼。

但被剥夺自由并非最残酷的惩罚。

在女儿国中有一条“子母河”。女子们需在每年的“开河夜”祭奠之上,饮下河水受孕怀胎。若怀上的是女婴,则留在国中抚养,若是男婴,女子们则需饮下聚仙庵的落胎泉水,将男婴催生。催生之后的男婴,则被送往万寿山五庄观,在血肉坛中酿制成“血婴”,以供养因移植而变异的“灵根”——“人参果树”。

而“人参果树”所结下的具有丰沛灵蕴的“人参果”,自然是落入了幕后黑手——镇元大仙和西王母的囊中。原来,所谓的“惩罚”不过是一个借口,在合法名目下建造一座婴孩生化工厂才是目的所在。那么,只要拥有真爱,便能从结界中出去的传说,自然就是一个飘渺的谎言。

在女儿国中,知道真相的有三人。一个是早已退位的女王,一个是现任执政者公主。以及一个关键性角色——“鱼龙”,和他的故事。

“鱼龙”在尚未变成一尾鱼之前,曾是一个深爱公主的人类男子。由于信奉“真爱”之说,公主因未能走出结界而坚信男子对她的爱只是谎言。为了证明自己的情感,男子断然跳入子母河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怨念不消散而附身在巨鱼体内,变成了会人言的鱼精。鱼龙之死,令女王和公主洞悉到“真爱”传说的虚伪,那么打开结界的唯一途径,便是“力量”,需是超越结界设立者的强大力量。

而据说,那身怀烙印,能超越生与死、不在五行中的遣神者,便是拥有比神更强大的力量的人。可不知何故,作为遣神者的唐僧师徒,并没有替女儿国打开结界,甚至一去经年、音信全无……

唐僧师徒的离去断了女儿国借用遣神者力量的念想。女儿国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下去,母女二人因性格的差异导致了抉择的差别,更引发了国民间信仰的矛盾,而这也正是主角来到女儿国时所看到的情形。

为了国民不至绝望,女王仍然宣扬“真爱”之说。但面对无法踏出结界的事实与国民期盼的压力,她选择了逃避,将自己关在玩偶冢中不接受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