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9章:唯物主义(3 / 4)

几位顶尖人才,他们又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如果遭到君主的猜忌,你又该咋整呢?

这或许是权臣想要继续享受自己一生努力成果的最好办法。如果再往前走一步,那就学习曹操、司马懿,这就有点儿不厚道了,而且建立帝王家族的风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如果再往后走一步,其实也不妥,因为极有可能遭到清算。

姜子牙作为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君王的谋臣,居然没有因为年纪太大而退休。姜子牙拿的东西还真不少,不仅在周王室辅佐周武王一直到死,而且还给儿子争取来了齐国的封地。

又吃又拿,这品相的确不太好,但是这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后来的谋臣可就不敢这么搞了,顶多给自己弄一小块地方做食邑,保证自己及其子孙的生活来源有着落。

当时是什么状况呢?姜子牙得到了封地齐国以后,并没有去上任,而是继续在周朝的镐京担任太师的职务,辅佐周成王、周康王,手握天下权柄。

此外姜子牙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长期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手握王宫禁军的军权。也就是说周天子一大家子的安危,全都是姜子牙说了算。

即使等到姜子牙去世以后,他的儿子齐丁公姜伋依旧手握禁军大权,而且成为了仅次于召公奭的辅政大臣,牢牢掌握着周朝的军政大权。这就是姜子牙父子俩的求生之道,长期掌权但不篡位。

诸葛亮的做法就更加纯粹一些了,他总喜欢以德服人。诸葛亮这个人的品行那是真没得挑,三国各路人,不分敌我都很佩服他。

他手握蜀汉大权以后,心里知道,人任务还没完成,可不能让那些有歪心思的人给破坏了大业啊!于是他到死也没有放弃权力。

很多人都很诟病这一点,其实你要知道,人心险恶,如果把大权让出来,蜀汉估计不出三天就要崩盘了,因为除了诸葛亮这种刘备的铁杆粉丝外,其他人谁愿意给刘备的儿子刘禅打工呢?

诸葛亮和曹操、司马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诸葛亮从来没有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曹操的儿子、司马懿的儿子,可都是顺利接过了他们的权力的!

张良我们也很熟悉,他是刘邦身边的第一智囊。但是为啥张良在大汉建立以后,功劳却不是最高的呢?而且只被封为留侯?原因就在于张良不是刘邦的嫡系。

刘邦刚出来打江山的时候,只是个泥腿子,而张良是韩国贵族,他们祖上几代人都是韩国的相国。要是秦始皇没有灭掉韩国的话,那张良或许也是韩国相国。

此后张良依旧辅佐韩王,而不是辅佐刘邦。一直等到韩王成被项羽杀了以后,张良才算是彻底跟了刘邦了,而这个时候的刘邦已经做大,成为了汉王,你说刘邦能对他有多好呢?

就算刘邦愿意给张良数一数二的功劳,其他功臣们也不可能答应!张良这个人其实对这些也不太在乎,当然了只是看似不太在乎。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拖泥带水啊!既然想要隐居,要不就直接学习范蠡好了。不仅自己走,把自己的家人也都带走好不好?

结果张良是这么处理这个问题的。他总是说自己身体不好,所以常常闭门不出。但是你要说张良彻底消失了,那也不是,他偶尔也冒出来说两句。

比如说,当时刘邦打算废了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结果吕后哭着找到了张良,张良为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她去找商山四皓撑腰,果然说服了刘邦放弃了易储。

等到刘邦去世以后,张良打算彻底去修仙了。可是在吕后的一番劝说下,居然依旧留在长安,这就有点儿无语了,这仙,您老还修不修了?

此后张良的儿子更是继承了留侯的爵位,结果在长安犯了事儿,要杀头且剥夺爵位。好在用所有家产赎回一条小命。如果当初他爹能坚定一些,早早学习范蠡远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