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庄头不是那么好当的(2 / 3)

叹了一声“她们不好意思说呢,这才先寻了我。”

顿了下她道“说是去年年景不好,春上家里实在接济不上,这才厚着脸皮来问问,去年秋上的工钱啥时候发……”

其实韩林两口子一见这两个妇人来,就略略猜到了。

因姜大老爷这几年时不时要卡一下子,韩林这个庄头实在难做。可庄子里的活计又卡着时节,也不能不做。

时候长了,就成了姜大老爷上有政策,他这个庄头下有对策。

大老爷不是不给使用工钱么?那就卖粮,或是拿粮抵工钱!

原先这事儿,倒也进行得很顺畅,短工们得不着钱得了粮,也没多大意见。

可偏去年秋上接连的连阴雨,粮食收得慢,成色也不好,抛费了不少,大老爷也不知道又叫谁刮刺了一回,触动了心病,韩林去府里交帐的时候,他正心烦。

一听今年交的帐少,就问是咋回事儿。韩林就说了原由。

年景不好,姜大老爷也没辄,可是韩林拿庄子里的收成,先发放工钱的事儿,他就不乐意了。

当下就说,如今府里头正使银子,叫他先把这一笔欠着,明年再补。愣是把韩林留下来给短工们发工钱的那一笔银子也给要了去。

才刚这俩人没来的时候,韩林还在心里暗愁,春上的工钱往哪里弄呢,谁想,这个事儿还没愁出个眉目,讨债的就来了。

虽说去年年景不至于坏到,家里饭食接济不上,但这也是个由头,总是人家见庄子里欠帐久了,一直不说还工钱这事儿,心里嘀咕,借口来讨债了呗。

再说,人家讨的又是正经的债,他也怪不到人家头上。

心下暗愁了一会子,和那两个妇人道“如今才开春,府上呢,正忙着上京的事儿,一时也没空子理会这个,你们再等几天,等府里把这头忙完了,我往府里使春上的使用工钱的时候,把这事儿一道办了。”

见那两个妇人,脸色不怎么松快,韩林就笑“叫你们自己说说,我在这头当了七八年的庄头,啥时候短过你们的工钱?”

那个年老的妇人,连忙赔笑“那是没有。”

“这不就结了!再耐心等两天吧,春上我还指着你们做活呢,哪能不给钱,对不?”

这两个妇人只所以这会来讨债,却是听在田里做活的人说,好似姜家的庄子里,来了辆马车,应该是府里的主子来了,这才赶着过来了,家里日子紧巴是紧巴,倒还真没到吃不上饭的份儿上。

只是想着借着这个机会,赶紧把这笔帐讨回来。从前姜府可没有欠过这么长的时候,她们心里也不安心。

如今韩林把这话说了,春上又要使他们做工,两个妇人倒也不敢再纠缠,赔笑说了一通家里实是艰难,叫韩林别怪的话,和林婆婆一道出去了。

她们一走,韩林这是真愁上了,几下就把那后脑抓得跟鸡窝似的。

李冬生在庄子里做工年头最久,算是个副庄头,一见他愁,也跟着愁。

愁了一会子,李冬生就道“韩大哥,这几天抽个空子,你还得进府一趟吧?”

韩林原先就是这么盘算的,可结果,还没等他去,五姑娘一行就来了。来就来了吧,老太太因此还要进京。进京就进京吧,干啥把大房的人都撇在家里?

这是花婆子闲话之余,和韩林家的透出来的。

说起来,姜家大老爷和大太太这夫妻俩,一个长子,一个宗妇,这要在旁人家,指定是家里最风光的那一房。

可在姜府,偏偏不是。

姜大老爷读书不成,姜大少爷读书也不成。偏姜二老爷读书好,二房的三少爷又是京里出了名的才俊。三房没嫡子,可三老爷也做了官,而且两个庶出的,看样子脑瓜子也灵光。

这儿子多了,十个指头自然就比出长短了。不巧,在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