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输金的数额,其它各项依前约。
最后,金军在宋朝军民的打击下,不等凑足所索要的金币数量,便退师北去。
陈东纠结太学生上书请愿,确实有裹挟圣意之嫌,这也是后来陈东上书请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等投降派”、又请求“赵构亲征,以迎回二帝”、再请求“赵构回到东京抵抗,不要去金陵”而被想要南逃的赵构将他和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抵抗金人”、又斥责黄潜善等投降派的欧阳澈一块杀了的原因之一。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正是因为有陈东等太学生上书请愿,才让靖康之耻晚了一年才发生。
从结果来看,陈东他们是对的,北宋并不是没有抵抗之力。
公平说一句,上书请愿,是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这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事态很可能会向谁都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
不过,之所以出现陈东等太学生上书请愿,主要还是怨赵桓、赵构软弱贪生怕死,否则陈东等太学生绝不会用这种激进的方式进谏。
陈东是李衍主动要的,为的就是让自己警醒,因为李衍很清楚,自己不是神,也有犯错的时候,得有不怕死、敢说真话的人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
另外,宋朝之所以走向没落,很大程度是因为,谏院(御史台)成了摆设,让赵佶、蔡京等人没有了约束,李衍不可能永远掌权,后世子孙也不可能是李衍这样的穿越者,所以,李衍要重建谏院,设立监察机构,约束以后的掌权者。
而陈东就是李衍看上的谏才。
李衍看着陈东问“他二人为何不能轻易饶恕?”
陈东道“虽非故意,但他二人毕竟向大都督您出手了,不惩戒,与大都督您的威仪有损。”
“这……并不是甚么大事吧?”李衍道。
这时,又有一人起身,道“虽非大事,但是却要明确典型,大都督您的威仪,不容有损。”
李衍看向此人,问道“你又是何人?”
那人道“学生欧阳澈。”
“得,陈东的难兄难弟也来了。”李衍心道。
李衍问“那依你二人之意,我该如何处置他二人?”
陈东道“此事自由大都督您和负责刑罚的官吏所决,学生不敢逾越。”
欧阳澈也道“学生也是此意。”
李衍沉吟了少许,道“刑曹何在?”
裴宣应道“下官在。”
李衍问“他二人该当何罪?”
裴宣道“他二人这若是有心之举,当诛十族。然,他二人这应是无心之失,且又未能对大都督您构成任何威胁。所以,下官建议,量刑不宜过重,三十杖以下,十杖以上,较为合适。另外,此二人属于军人,如何处置,应由军法司决定,我刑曹无权干涉,下官提出的量刑,只是建议。”
李衍又道“军法司何在?”
梁红玉应道“末将在。”
李衍问“他二人该当何罪?”
梁红玉道“虽然他二人还未入我军籍,但我军法司不以此为由推脱此事,根据我梁山军的军法和裴大人的建议,军法司对他二人做出二十军棍的处罚。”
李衍看向韩世忠和吴阶,问道“你二人有何想法?”
韩世忠和吴阶这个气呀!
本来大都督不想追究他们的过失,也没把此事当回事,结果半路杀出来陈东和欧阳澈这两个欠儿灯,不仅让他们受罚,还有可能毁了他们在大都督心中的印象!
阻人前途,如杀人父母,如果念头能杀人的话,陈东和欧阳澈早就被韩世忠和吴阶千刀万剐了!
不过现在并不是想报仇一事的时候。
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别让大都督误会他们这两个忠心耿耿的手下!
所以,听闻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