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所有仙、妖、巫都看到了这奇景,纷纷被这一幕奇景给震惊了。
心中暗叹,人族不亏为是天道的宠儿,想要凭此与人族争气运那是不可能的。
而这九鼎,也是被后人称为九州鼎,归于人族的后天功德至宝,为人族能够镇压气运至宝之一。
就在大禹把九鼎放入九州龙脉时,九条金龙从命运长河中飞出。
九声龙吟镇压九州神鼎震动,道德玄文写成的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宫符篆从鼎中飞起,九道光辉如同九只旗幡高耸入云,挺立于大地中央。
却是九鼎生成,天道有感。
从今以后,九州气运不破,仙道力量便会被人道压制。
从此,人道与仙道开始分离,人族寿数大减。
同时,各种奇异力量也逐渐在人间消散。
不过同样的,天道之下,无恒强,无恒弱,九州气运固然能够力压天下,便是圣人也要为之侧目。
可是人心易变,气运无常。
一旦人心有异,气运有变,人道气运也为随之而改变。
因此……
日后人间,每当人族气运变化之时,便有奇异力量出现。
遂有那句,国之将亡,必生妖孽之语。
便是因为人道气运波动,九州结界便不能压制仙道力量,这些力量就会复苏,在人间掀起波澜。
继续阅读
禹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
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
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
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
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化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
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
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
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
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再不敢冒犯禹王。
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领,故被称为夏后氏。
禹还规定:都城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
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
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朝政教。
成为人主的大禹,更加勤奋地为万民谋利,诚恳地招揽士人,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
有一次,他出门看见一个罪人,竟下车问候并哭了起来。
随从说:“罪人干了坏事,你何必可怜他!”
禹帝说:“尧舜的时候,人们都和尧舜同心同德。现在我当天子,人心却各不相同,我怎能不痛心?”
仪狄造了些酒,帝禹喝了以后感到味道很醇美,就给仪狄下命令,要他停止造酒,说。
“后代一定会有因为酒而亡国的。”
禹继位不久,就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
在皋陶不幸逝世以后,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负责政务。
大禹晚年,本想将天下共主之位传给皋陶,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