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一但接受了猪肉平,就不会再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不会为小事而责怪他了。学问就是一切啊,可惜这个道理老夫还是明白的太晚了。而高方平众自始至终都掌握了这个道理。”
蔡倏有些不服气,却低着头不敢和蔡京老爹犟嘴。
张叔夜进来的时候,整个大殿之内显得乱糟糟的,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好也不好。
整个官场都在说猪肉平。当什么时候人们开口闭口说某一名字的时候,那个被说的人就是风云人物,是风尖浪口。那虽然很危险,但只要没有倒下,无疑就会成为领袖。
所谓的落井下石张叔夜见的太多,甚至老张他自己也会这招。只是说现在小人太多,这让张叔夜很郁闷,这些人中,竟然有些人希望江南东路的蝗虫到达不可控程度,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不喜欢猪肉平。
并且被老张和蔡京骂了后,他们有些还会辩解说“这不是下官希望蝗虫惩罚江南百姓,而是那些蠢百姓们信了猪肉平,既是他们选的,就有代价。这不是蝗虫的错,而是猪肉平和那些被忽悠的民众的错”。
是的,目下的朝廷真有人堂而皇之的说这个论调。并且无法说他们错。道教在徽宗朝很牛,“自然”也正是道家的理论。由此能推演出蝗虫无措论来,虫子只是想吃饭而已。
这种局面其实是张叔夜和张商英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这就是传说中的混乱之治。因为老的领袖蔡京在政治上已经等于倒下,只是职位还在,然而新的领袖仍旧没有酝酿出来制霸朝堂,那么这,种时候就是混乱的。
朝廷的混乱,会在深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扩散到整个天下,形成各种势力团体,都抱有各自的理由和理念,谁也不服谁。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谓的军阀割据,基本就是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
军阀,一定会是老的领袖倒下、而新的领袖没有出现时候形成的。基本无例外。
这是人类的特点和弱点。民间也都这样,譬如高家的老太君若在,高家就是一个整体,老太君一不在后,几乎就是各系高家子弟自扫门前雪的局面……
赵佶“百忙之际”临朝的时候没意外,谈话汇报的气候大变,蔡京和张叔夜都压不住,基本上都在围绕民间传得沸沸扬扬的蝗虫以及高方平说事。
好在目下只是传言。赵佶又是昏君、不懂太多深层次的大道理,加之以往听小高的坏话听习惯了,居于对小高的信任,于是并没有被赵佶放在心上。
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赵佶,显得有些可爱又有些昏庸,然而大宋的皇帝正是这么一个人。
对此局面,张叔夜感觉有些乐呵,至于急于倒高方平的那群则是一个劲干着急,皇帝不但听不进去,还说了没几句就觉得烦了,于是跑不见了,继续留下一群大臣相互扯犊子……
关于江南东路大蝗灾,朝廷对此消息的最后更新是七月初,有传言江南危矣,丧心病狂的蝗虫并没有在天空之中飞舞,而是降落在地面上,但凡有植物的地方就被啃食。江南东路全部的生产已经停止下来,全境动员,全民上阵抗灾。兴许吃光了江南东路后,赶在中秋前,蝗军还会继续进攻两浙路农田。
目下的消息不全面也不权威,传到京城的时候有几十个版本,大家都无从判断。于是一些群体选择性截取个他们爱听的版本,便开始在朝廷大张旗鼓的进行讨论,说是猪肉平贪财已经贪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竟然吃人血馒头发国难财,现在还在利用蝗虫赚钱。
有人问及,高方平他收蝗虫为了什么,又有什么害处后,也没人答得出来,总之就是猪肉平一向猥琐,一向会赚钱,于是“蝗灾和猪肉平有关”的传言版本便开始大行其道。
七月末的时候,仍旧没有江南东路的行文进京。倒是两浙路上,以杭州知州蔡卞、皇家应俸局提举朱勔为首,两浙路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