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抱着找事的态度来的,也没找到满意的答案,剩下就只能从吕布的身上入手了。
晋阳学堂之内,看着济济一堂的各地文人,蔡邕身后的吕布亦是感觉到了自豪。
“诸位能够从各地前往晋阳,老夫不胜感激,大汉经过多场灾难,民生凋敝,晋侯能够力挽狂澜,老夫亦是心有所感,汉书之所以能成,与晋侯有着莫大的关系,此事老夫已经命人载入汉书之中。”蔡邕道“诸位或许对晋侯有些偏见,若是在并州走上一遭之后,定然能够察觉到晋阳的良苦用心。”
蔡邕的这番话,可以说将吕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将汉书的功劳,哪怕是分给了吕布一点,也足以让吕布名传与后世,许多文人看向吕布的目光除了艳羡之外,还有嫉妒,身为文人,他们何曾不想名留青史,这也是吕布在天下的名声不好,许多文人仍旧选择前往并州帮助蔡邕完成汉书的缘故,他们或许不想在并州任职,但是编纂汉书得到的巨大好处,不得不让他们心动。
“晋阳学堂之事一直由老夫负责,而今老夫年迈,心有余而力不足,晋侯乃是学堂之主,学堂内的学子皆是其弟子。”蔡邕缓缓道,一直以来,他也是这样教导学堂内的弟子的,天地君亲师,师者,对于文人而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一日是晋侯的弟子,一生就无法更改。
司马徽闻言,双眼微微眯起,他何尝看不出蔡邕的用意,同时也十分疑惑蔡邕的用意,执掌晋阳学堂,若是学堂内的学子皆是蔡邕的弟子的话,蔡邕的名声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毕竟晋阳学堂内的学子太多了,这些人日后就是主导晋侯治下的所在,由此可见,蔡邕留在并州是自内心的,并不是外人眼中被强留在并州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