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一口大锅(1 / 3)

宋疆 青叶7 1641 字 2个月前

如同后世的官员大搞政绩工程一样,在这个时代同样,笼络民心的捷径也就永远都是那么几件事儿,为官一方天地,除了造福一方百姓这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外,那么修缮与朝廷皇室有关,或者是跟当地百姓息息相关的庙宇,就成了为官一任时,获得政绩、得到朝廷认可的最佳捷径。

后世或许已经绝迹,但若是在这个时代,为官一任实在没有办法给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无法在税赋方面做到减轻百姓的负担外,那么修建一些祈求风调雨顺、或者是国泰民安的庙宇,自然就能够成为笼络民心的最佳办法,同样,这也是最佳的名正言顺的贪墨之法。

而修缮孔庙这样的事情,叶青不知道以朱熹为首的文人士子会不会从中贪墨银两,但就连朱世杰这样的少年,都能够出手阔绰的甩手就是五十两银子,为一个女子赎身,所以让叶青绝不会单纯的认为,南北两地上千的文人士子相聚曲阜,完全单纯的就是为了“学雷锋、做好事”的义务活动。

只要是来到此地的文人士子,必然都会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此,或是扬名立万,或者是结交一些名望更大的文人士子,或者是希望借此来抬高自己以后在孔庙的历史中的存在感。

总之,为孔圣人修缮孔庙一事儿,绝没有表面上那么的高尚跟神圣,总之,这其中同样是有着关于文人士子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

所以借修缮孔庙,笼络民心、提高自己的声望,稳固地方吏治、政事,叶青决计是不会让朱熹一个人得逞的,甚至,既然无法避免要北地官府出钱修缮,那么必然要以他叶青为首才行,需要把他叶青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把他当成是此次事件的发起人,而朱熹等人不过是赶来此地共襄盛举罢了。

朱熹静静的看着叶青,从叶青来到这后院花园问他第一句话时,他就隐隐猜测到了叶青的目的,只是在他看来,这件事儿完全是因为他朱熹,才会有这么多的文人士子相聚于此,他叶青何德何能,凭什么就要分一杯羹?甚至还要拿走那最高的声望,只给他们这些人留下一些汤喝呢?

“叶大人……。”朱熹语气不再像刚才那般平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后,沉声道:“如今居于圣庙的文人士子多的是在当地颇有威望之人,家里富裕、银钱万贯者也有许多,你可要想好了,若是老夫真的撇开你……。”

“北地是谁的地盘?”叶青端着茶杯,看着那上面漂浮的茶叶,淡淡道:“若是朱先生真的有这样的想法儿,恐怕早就付诸于行动了,又何必在此等候着叶某人到来?更何况,别说是辛弃疾,就是临安朝廷也没用,没有我叶青的点头,任何人谁哪怕敢动孔庙一块砖,我都能够给他治个谋逆之罪,若是朱先生不信,大可以试试!”

“你……叶青,你这是逼人太甚!”朱熹被叶青类似于强盗的逻辑气的直发抖,而这恰好就是他们等人一直为难,

无法逾越过叶青自建的重要原因。

这几年来,叶青不管是修缮河道还是救济灾民,或者是继续收复失地,都使得金人的疆域不断的收缩,宋廷的疆域不断扩大,加上又往淮南路分流了不少灾民,从而也使得这几年的时间,叶青在北地的声望也是渐高。

朱熹自然是知晓这一切,从临安北上一路走来,他见识到了北地对于宋廷的感恩戴德,对叶青的敬若神明的种种作为,甚至连好几个小地方所建的庙宇中,里面供奉着的赫然是跟叶青样貌完全不搭的叶大将军。

而他所带的护卫,一路上战战兢兢,时时刻刻的防备着的土匪草寇一个都没有出现,虽不富裕但颇为太平的景象,也让他终于明白,叶青北地枭雄的名号绝非是浪得虚名,能够在朝廷的如此打压之下,依然立足于北地,显然正是因为天灾人祸,让叶青占了笼络民心的便宜。

这就如同北地是一个大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