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人们躲在七颗行星之后,让行星承受了大部分的攻击威力,剩下的再依靠自身术法屏障和强悍的身体硬抗,整个接近过程到目前为止,数万翼人只有极少受伤,竟然还没有一例死亡!
接近到三百万里时,第二道人类防御法阵开始攻击;等到二百万里时,最后一道人类法阵加入了攻击序列,到此为止,翼人推动的七颗行行,皆同时遭到前列炎堡垒和三道大阵的攻击,这是合数万人类修士的力量,在法阵指引下聚力一处,逐一点击行星,从最接近的行星开始。
也就是在二百万里之内,冲在最前面的行星内部结构终于开始支撑不住,大块大块的行星残片开始从星体上脱落,再坚持数十万里,终于分崩离析,在剧烈的爆炸中散成无数的大小星体残片,向法阵冲撞而来。
紧接着,便是第二颗行星,第三颗……宇宙之中,整个这方空域都被行星残骸布满,而隐在行星残骸之后,尾随前冲的,便是数万个翼人,而第一波大规模的伤害,就出现在了这个过程,这是翼人必须要承受的代价,面对人类的三道防线,他们也不可能丝毫不损的冲过这片死亡区域。
面对这样的冲击,人类法阵丝毫不乱,第一道防御在无数行星残片的冲撞下是肯定不可能保持完整了,人类对此早有预案,整个防御法阵自动分裂成数百个小阵,每个小阵少则十数人,多则近百人,他们将停在原地迟滞翼人的攻击,而第二道防线则顶了出去,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用法阵的力量点杀冲进来的凶悍翼人。
这个过程,就是一场大战中伤亡最重的阶段,兵荒马乱,混乱至极,考验修士的,可不是全看实力,而是临敌反应,随机应变。
翼人的前冲之势在击穿第一道人类防线后余力不减,又把第二道防线冲的摇摇欲坠,但最终,他们停在第二道防线前再也无力组织够份量的集团冲锋,战场瞬间由狂乱的修士群冲击,变成无数个小集团的相互残杀,也只有到了这时,战斗才真正进入到了考验修士个人能力的阶段。
也就是像良人这样的精锐准备介入的阶段。
衡量一场战争的指挥水平,关键就在于预备队的应用上!
在这一点上,双方操纵者都不约而同的把精锐放在后面;对翼人来说,它们不可能让宝贵的天翼们冲在最前沿接受法阵攻击的洗礼;而人类则需要足够的精锐人手,堵住随时可能出现的局部战场形势靡烂崩溃!
正是因为人类的保守,本来个体实力就稍弱对方的他们,在两道防线被冲垮后伤亡人数急剧增加,虽然早有演练,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无数行星残骸混杂着翼人一起冲过来时,慌乱不可避免。
他们并没有经历真正的这种形势下的大战考验,经历的是他们的前辈先贤,他们只能从书简典籍中去寻找合理的战斗方式,是纸面上的战斗经验,尤其是前辈们在成功阻拦翼人后必然的自吹自擂,略显浮夸的经验。
只要稍微仔细些,计算这些老家伙的吹牛皮杀敌数量,翼人都该灭种无数次了。
所以,总有来不及组阵落单的修士!总有即使组得小阵也没顶住翼人冲击的小团体!也总有空有一颗雄心壮志,临阵却脚底发軟的胆怯家伙,哪怕是一瞬间的害怕,在这样的场面中,都意味着生命的丢失!
翼人在前期的损失,在接下来的阶段很快就找回了平衡!双方陷入大战中的胶着,翼人一方数量占优,又取攻势,形势略好;人类却依托法阵,在零散修士被扫空后,反而变的坚韧起来,他们背后有第三道法阵的远距点杀,只要自己守的严密,翼人也不可能太过放肆。
焦点在于第二道防御法阵,人类修士必须守住它,不能让压力加在最后一道防线上;翼人的目的正好相反,它们只有在完全突破第二道防线后,才能腾出手来组织最后一次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