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麻烦来了(1 / 2)

最强大唐 便衣佛陀 1325 字 3个月前

魏征从狄仁杰手里接过手稿,跟李世民还有长孙无忌、杜如悔、孔颖达、房玄龄等人品评了起来。

经过一番传阅,李世民等人从中挑选自认为不错的诗词,互相沟通了起来。

魏征作为弘文馆的馆长,他最先发言“魏某以为这几首诗都写的挺好。”说着他从手稿里挑出自己中意的诗来。

只见第一首是以“雪”为题写的,题目叫《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过来就是梅花和雪花互相争春,谁也不肯服输,这使诗人很作难,只好搁下笔来,费心加以评判。梅花虽白,但与雪相比,还差三分;雪虽清,较之于梅,则没有梅花的幽香。

这首诗既写雪又写梅,将雪和梅放在一起做了比较,尤其是最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将梅和雪的特点都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非常的不错。

众人看了不由得点点头,房玄龄夸赞道“这首诗,不但写雪还写梅,可以说是梅雪双绝啊!看来弘文馆的学子不简单。”

李世民也满意的点了点头,显然十分赞同。

众人议论了一下,接着听魏征继续往下说。

只见魏征拿出来的仍旧是一首以“雪”为题的诗。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能被魏征挑选出来,自然也是有它的可取之处。

“魏大人,这首诗是谁写的?怎么不像是学子们能写出来的,到像是被贬官的老头写出来的。”杜如悔听了插话道。

众人一细想还真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没有深刻的体会是写不出来这两句诗的。

“这首诗估计是那个学子从别的地方抄袭来的。”房玄龄开玩笑说道。

“此风不可长,既然如此,那就将这首诗去掉吧!”魏征听了两人的分析,将写这首诗的手稿给放到了一旁。

众人自然没人反对,魏征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很合适,做学问可不能滥竽充数。

魏征接着又从手里的手稿之中挑选了几首诗,也都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其中,让众人反应最激烈的一首诗就是王大锤写的劝学诗,就是宋仁宗写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诗之所以引起众人的热烈讨论,那是因为这首诗乍一看有些浅白,甚至有些粗俗,直接赤裸裸的诱惑人要如何读书,写的都是一些吸引人,但是却不怎么被读书人挂在嘴上的东西。

俗话说得好,大俗即大雅。

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的直白,将读书的好处一一列举了出来。

相信如果这首诗流传开来,那么天下人必定争相苦读,读书一定会成为一种改变命运的捷径。

李世民作为统治者,他觉得这首诗对教化万民有着莫大的好处,引导人们用功读书,如此以来天下的读书人就会变多,读书人多了人才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起来。

魏征却不怎么喜欢这首诗,他觉得这首诗太过粗俗,一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