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了第一位粉丝和第一个打赏了,撒花!(2 / 3)

人形发动机 码字嗒 3764 字 2021-01-23

观测到的信号进行记录转化,专门处理之后才会形成图像。

这也造成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微小目标的观测也相对较难。因为它实际上相当于是一个接收仪器,微小型天体目标无法产生足够的射电波,也就难以被射电望远镜捕捉到。

为什么对于小行星的监测等级会定在140米这个标准,也正是因为比这个还小的话,射电望远镜就只能接受到一些细微的射电波,很容易被背景杂波给掩盖掉,监测也就无法进行。

类似的红外望远镜,紫外望远镜和射线望远镜也都差不多。

就好比我们能看到几公里外的一棵树,但是你能看清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吗?我们能用天文望远镜看到金星、火星、木星,甚至于是木星上的风暴漩涡,但那都是多大体量的东西?动辄都是几百上千公里的级别了。

主角相比之下甚至于只是几公里外大树上一片叶子上的一只小虫,不到足够近的距离,根本就是什么也看不到。

而且世界各国因为地理位置、地球自转公转等原因,同一个望远镜每时每刻看到的画面其实是不同的,就像把你的脑袋固定住了,你的视野也就跟着固定了下来,只能看到面前的东西。

所以不可能出现全世界的望远镜都同时看同一个区域的情况,只能是观测面正好在这边的才能看到。

空间站之所以能发现,一方面是观瞄设备在太空,干扰小。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开车看路,空间站运行也是要看路的,这个路就是它的运转轨道。

无论是地面还是空间站本身,都会有观瞄设备全程监测空间站轨道周围区域,防止有其他类似太空垃圾、小型陨石甚至是航天器之类的和空间站发生碰撞,所以才发现了陨石群。

再加上地面观瞄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判断,才得出了这个结果。

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航天员拿个光学望远镜就看到了。

真到了那个距离,规避都可能来不及了。

再说了,面对这种可能造成数以万计伤亡的重大灾害,即便是暴露了又如何?

总不至于为了保密就眼睁睁看着数以万计平民死伤吧?

这种事主角干不出来,高层也干不出来。

咱们不是老美那种人,他们不介意当流氓,我们介意。所以尽管主角和高层可以坐视陨石袭击,看他们的笑话,可能这样书友们也会更爽一些。

但是他们没有,他们依旧选择了出手。我们会做得比他们更好,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之所以不把这些放进书里面讲,一方面这些东西很有水字数的嫌疑,我甚至能直接从百度百科上复制粘贴更多的东西上来。

但是那样没意思。

另一方面,太多的解释、旁白出现的话,我个人觉得会破坏阅读体验。

就好比你去看个电影,时不时的画面就给你卡顿一下,冒一堆旁白出来,看起来想必不会好受。

所以就连我发的各种解释,感谢之类的,我都是放在作品相关,而不是正文里面,就是希望能有更加顺畅的阅读体验。

以至于这些东西老是被更新给顶掉,然后就沉了。

至于032那几个小黑屋,就实在没办法了,删多了章节容易被锁,所以只能就这么留着。

这本书我想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合理,人物的行为,高层的反应之类的,不想出现太过于反常的东西。

就好像维护卫星任务的时候,我也可以加上几句因为检修困难,特意联系了之前的工程师xxx,双方联系巴拉巴拉的,也能轻松水个上百字出来。

又或者是联系津海超级计算机中心的时候,也能加上几句介绍词,描述一下津海超级计算机性能历史什么的,xxx负责人工程师之类的也能随便拉出几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