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章 两府三关十一卫(求订阅)(2 / 3)

的兵船。

募集新兵这种事,历年都有,苏御身在清河县,倒是没听说今年的新兵已经招募上来了啊?

起码清河县好像没什么动静,难道今年没有在清河县募兵?

“这不是新兵,这是北仓大营的营军,我认得他们的甲胄,”就在一层甲板围栏,不知道是谁嘟囔了这么一句。

他这一句话,顿时让船上炸开了锅,

要知道,营军调动非同一般,大乾王朝各个地方都设立有内府大营,相当于苏御前世的武警官兵,每个大营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没有朝廷的调动,是不得离开辖地的,违令者视同造反。

当初秦大姐之所以需要一口气调动几个大营,帮助苏御寻找蒋风月的下落,就是这个道理。

而人们之所以听到北仓大营四个字之后,像是炸锅般纷纷议论,自然是猜到了北疆可能要出大事了。

大营调动自然不可能是换防,大乾王朝不存在军营换防一说,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北上戍边。

李管事此时也是面如铁色,在一旁叹息道

“八年的好日子到头喽,北仓大营一共才有营军两万人,这一下就调走了一半,不用说,北疆那边要打仗了。”

对于早已知道情况的苏御,当然没有多么吃惊,秦大姐虽然自打出生后就没有去过北疆,但是她对北疆的了解程度,堪称了若指掌。

北疆防线的兵员,常年保持在三十万这个数量,却需要戍守长达三万里的边境线,导致兵员较为分散。

好在有长城天险横亘东西,又倚仗有利地势,留给北夏大军的主攻方向,其实只有十八处,而且这十八处地方,也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大军作战,其中两处,炎阳关和不毛岭已经彻底沦为沼泽溪地,根本不适合大军深入。

那么剩下的十六个地方,便是韩魁口中的两府三关十一卫,

其中雄镇府,大同府,以及临闾关,自古以来就是北夏大军的必攻之地,地方大营调往北疆,多半会被分至这三个地方。

就苏御从秦大姐那里听来的,大乾王朝共有十六座内府大营,如果每个大营都像北仓大营这样,调拨出一万兵马,那么直接便可向北疆输血十六万大军。

这样的规模,比起八年前那场大战,犹有过之,可见这一次的两国会战,将会比以往更加惨烈。

苏御心里忽然开始担心起来,秦大姐的祖父,父亲,是北疆军的中流砥柱,这父子俩直接左右了未来这场大战的走势,于公于私,苏御都希望北疆军能大获全胜。

当然,两国要是打不起来,对百姓来说那肯定是最好的结果。

随着兵船向北而去,接着的,便是一艘艘挂着灰帆,船头挑着一盏写有“粮”字灯笼的漕运粮船。

粮船首尾衔接,络绎不绝,

朝廷此时,虽然还没有公告天下,但这样的大规模调动,势必会引起人们的猜测,

破浪号上,几乎所有人都加入了这场议论,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北仓大营也许是去洛阳,而根本不是去什么北疆,有人则认为,北疆兵力相对于北夏来说,一直都太过单薄了,大营北上,也许只是单纯的补充兵员而已。

有的人则是破口大骂北夏蛮子,狼子野心,觊觎我大乾朝千里沃野。

只有苏御心里清楚,北夏南侵,多少也有点迫不得已,因为在北夏王朝的北方边境,也有一条横亘东西的雄伟长城。

他们的长城又在防卫什么?

大乾王朝的北疆城墙,高垒深壁,几乎每年都在不停修葺,耗费财力物力之巨大,几乎就是拿银子在填。

最高处高处达三十余丈,也就是近一百米,低处也有十五丈,也就是近五十米,这么高的城墙,难道只是为了抵御北夏大军?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