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武承嗣离开了营地,返回帅帐。
坐在帅案前,武承嗣陷入沉思。虽然他从未带过兵,但作为后世人,多少知道一些最先进的训练方法,尤其是纪律和文化对军队的影响。
一支好的部队是支有纪律的部队,有文化的部队,这是后世用鲜血实践出的宝贵经验。
有纪律的军队不必多说,战国时期的吴起就开始重视这一点,只是程度比不上后世罢了。
至于文化,倒也不是说要让士兵看多少书,认多少字,而是让士兵明白是为什么而战,形成国家荣誉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不过话说回来,这里毕竟是古代,将后世的一套现搬过来,很可能水土不服,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慢慢探索。
这次出兵高丽的时间不会短,武承嗣决定就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琢磨出一套最适合的训练方法。
不过在这之前,还需先组建一支亲卫军,有什么想法可以先在亲卫军中试验,效果好的话再全军推行。
当即传下军令,从熊伯英以外的七部中各挑选一部分士兵,组成一支三千人亲卫军,由韩成担任郎将。
其中刘审礼那一部,他挑选的便是王文节那一团。
命令刚传下不久,裴行俭进入营帐,拱手道“将军,兵部送来了一批军械,需要您过去清点验收。”
武承嗣点了点头“好,我这就过去。”
来到存放物资的营地区,只见一名兵部官员正在等待,武承嗣走近后,那官员拱手道“武将军,这是最后一批军械,都已送到。”
说着递过一份公文清单。
武承嗣随意翻看了一下,发现都是些刀、枪、弓、箭等物件。
按照唐朝军制,每名步兵配横刀一把,铠甲一套,弓一张,箭三十支,长枪一支。
骑兵另配战马一匹。
另外每名士兵都配有磨刀石、行李箱、毡衣毡帽等一套后勤杂物。
如此多的物资,都由驮马运输,一般两名士兵共用一匹驮马,剩下的军粮则由马车运输。
看到这份厚厚的清单,武承嗣深切明白用兵打仗是多么消耗资源的一件事,光物资运送,便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难怪文官总爱反对。
幸好隋朝时期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只要到了洛阳,物资便能走水路去幽州。
打发走兵部官员后,武承嗣整个下午时间都待在军营,视察着士兵们训练。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就算不能陪这些士兵们一起训练,也要让士兵们知道,主将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将帅与士卒之间的信任,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
到了酉时,下午训练结束,武承嗣离开军营,向国公府返回。
“老五,最近太平在做什么?”出城路上,武承嗣向同行的武攸暨问道。
武攸暨撇了撇嘴道“她最近捣鼓了一个女子书院,自命为院长,说要为咱们大唐培养些女才子!”
武承嗣微微一笑,知道上次和太平公主说的话还是起到了些作用,说道“明日就要出征了,一起去找她道个别吧!”
武攸暨正有此打算,点头答应了。
出宫后,二人一同来到公主府,在大堂内等了没多久,太平公主从耳门穿出,笑吟吟道“两位大将军这么忙,怎么有空来找我呀?”
武攸暨哼道“我们明天就要走了,这一去也不知要多久时间,你以后在京中少惹点事。”
太平公主幽幽一叹,出奇的没有反驳。
武承嗣与太平公主认识时间不长,故而也没有太多离别感伤,微笑道“太平,听说你在办女子书院?”
太平公主含笑道“是啊,二表兄不是说我应该尽一尽公主的责任吗?”
武攸暨撇嘴道“姑娘家学些女红也就是了,读书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