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改革(3 / 3)

北雄 河边草 3264 字 2021-10-24

一样半途而废。

李碧咂摸良久,没有一点被为难的情绪,反而兴奋的心脏怦怦直跳,她离开政治已经很久了,如今又能摸到权柄,那感觉就不用提了。

“夫君建书院的目的是为了科举,这与设立国子之初衷并不相同,在科目上确实应该改一改了”

说到这里顿住,国子监的事情不好多说。

汉时设立太学,初衷很明显是为了拉拢贵族,同时为君王培养侍从人选,出任太学教员的都是皇帝近从。

后来魏晋纷纷扰扰,时兴时废,到了最后,太学改成了国子学,取国之娇子之意,听着好听,其实还不如汉时呢,几乎把入学的生员当成了人质。

功勋之臣若想得到皇帝的信任,必然要将直系子弟送入国子,其实就和人质没什么两样,天下太乱了,皇帝不信任臣下,便以种种手段来制约他们,国子便沦为了君王牵制臣下的工具。

到了前隋其实依旧延续了这种风格,只不过杨广好改旧制,于是就把国子学改成了国子监,换汤不换药,后来更弄的国子监名存实亡了。

大唐重设国子监,其实在李碧看来丈夫也不很重视,纯属是为了长安书院铺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