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年末(2 / 3)

北雄 河边草 3346 字 2021-10-25

,河南等地免除赋役的年限比较长,不会大动干戈,其他地方陆续就都要征用民役。

朝廷在此事上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安抚一下民心。

其他的也就算了,重点在于运河的疏通和修缮,维护上面,这虽然是前隋亡国的一个原因之一,但运河本身却没有任何的罪过。

而且这确实也是前隋遗泽之一,战乱持续了这么多年,运河没有发挥沟通东西南北的作用,很多运河河段都有了年久失修的迹象。

要把漕运做起来,那就得先修运河……

………………

另外就是把各道督查使置于御史台辖下,都察院的名字受到了大家广泛质疑,于是李破从谏如流,新设督察寺,以御使大夫领之。

还有就是合并左右千牛备身府,骠骑府为羽林军,复设羽林中郎将一职,掌管宫禁宿卫,这个不用说了,尉迟恭,阿史那容真,罗士信等人分掌羽林军兵权。

左右屯卫和左右监门卫则掌管京师各处门禁,以及京兆各部守军兵权。

京师驻守兵马此时便被分为了两部分,兵力总共约有五六万人,皇帝出征的时候,他们就是皇帝亲军,之外地方上有什么叛乱,地方不能平定的话,也可派遣他们前去平乱。

不久人们就把这两部京师驻军称之为南衙,北衙,北衙就是羽林军,南衙则是护卫京师的几个卫府的总称。

………………

之外这次朝会还放出了鼓励通商的风声,这对大唐的商人群体是个不错的消息。

至于朝廷会不会像前隋大业年间那样,大力开通各处商路,减免商税等等,那就要看接下来朝廷的动作了。

而在大业四年的冬天里,一些商人已经闻到了腥味,正在积极的准备大干一场。

实际上,这也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不管李破本人或者其他贵族有多不喜欢商人,都不会在政令上明确的禁止商事,那就太愚蠢了。

中原内乱基本结束了,农业是重中之重不假,可商人同样是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商业的兴盛,确实会带来社会的繁荣。

朝中的高官们要做的是,限制商人的手脚,别弄的人们都红着眼睛投入到商事之中也就成了。

而以如今的大趋势来看,商业的繁盛确实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前景。

不论是西域,北方草原,还是东边沿海,甚或是东南亚的小国,都希望能和中原恢复通商。

再加上大唐也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基础建设,更给商人们创造了机会。

大环境如此,朝廷也就不得不为商人保驾护航……

大方向上,在内,要让商人们积极的参加到国家建设当中来,在外,商队则会成为大唐一支支触手,延伸到远方,在赚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会将大唐的名声和影响力传到远方。

………………

如此种种,大朝会开了一整天,散朝的时候大家都是昏头涨脑,怎么都感觉明年的事情好像比今年还要多。

其实吧,大唐元贞三年和四年才是大唐扫平诸侯之后最为关键的两年。

而到了大唐元贞五年,大唐的战略环境空前优越了起来,内部也开始逐渐变得平稳,没有了那么多的战乱,朝中也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斗争,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大唐的前路上开始出现了鲜花和果木,眼瞅着还会越来越多。

要做的事情看着很多,却大多都在顺势而为之列。

而大唐的战略调整也就在元贞五年……

当然了,这还要看突厥的脸色,大家签订盟约之后,都在试探着对方的诚意,然后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

大朝会散朝之后,长安的各个衙门便都可以进入休假模式了。

作为皇帝的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