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章羽林(2 / 3)

北雄 河边草 1688 字 5个月前

商也搞,所以便让贵族们趋之若鹜,信之不疑。

李破跟其谈过之后,便把之前修订历法之事交给了他,李淳风还是太年轻了,不足以服众。

如今又有皇陵选址之事,正好是那位算命先生的老本行,也给他压在肩上,省得这人游走于朝堂之间,坏了风气。

这可不是李破杞人忧天。

如今崇佛信道的人极多,前隋之时一直是佛徒们占据优势,如今一场大乱下来,北方形成了一片空白地带。

和尚们都跑了,或者进入到了贵族府中躲避战祸,反而是道家讲究盛世而隐,乱世入世修行。

所以战乱过后,南边因为平安一些,和尚比较多,道教在北方却有所发展,寻龙定穴,纾解灾祸,很多道士都致力于扶保明主,平定天下。

比较典型的就像孙思邈,到处游历,诊治病患,追求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像古时那些道人一般,能够平地飞升,成仙做祖。

而等乱世过去,又到了和尚们冒头的时候。

之前长安左近的寺庙就有所兴盛,朝中也有人建议朝廷修一间大的佛寺。

道人们却不很上心,纷纷又去游山玩水,修心养性了,把老子的无为一说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朝中有了袁天纲,李淳风这样曾经做过道士的人,你不注意一下的话,很可能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引发佛道之争。

宗教之争在中原没有市场,李破不信这些,那么在他的治下,宗教可以存在,但谁也不能过线。

更不允许那种你死我活的场面出现,不然的话,他不介意学一学文皇帝杨坚,来上一场伐山破庙的运动。

也不知到时候李原会不会像杨二一样来阻拦于他……

六月初,殿试之前,尉迟恭和尉迟信等兵部官员觐见。

重建羽林军的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李破问了问,也就不再犹豫,下诏重启羽林军番号,把左右千牛备身府,和一部分左右监门卫所部,尽数并入羽林军。

由尉迟恭领羽林中郎将之职,位在三品,由皇帝直辖,宿卫宫禁,皇城,随行侍从,再由之前的亲卫大都督罗士信,皇贵妃,左千牛备身府大将军阿史那容真任左右羽林郎。

之外经过兵部商议,羽林中郎将兼兵部侍郎,从此以为常例,另外就是诏各部边军,选取精锐,每隔三年,番上京师,由羽林军统辖。

这明显是有鉴于边军驻守之地山高水远,容易在边地自成一体,让边军将士能时常感受一下皇室威严才有的举措。

李破不太需要这个,因为他是开国之君,正经的马上皇帝,大唐各部兵权都牢牢的握在他的旧部手中,不虞有他。

这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不管到时候管不管用,反正有些提议觉着好,李破也就同意了下来。

正好借此还能裁汰一下冗员,京师驻军向来是贵族们的盘中餐。

皇帝想要用军职拉拢贵族,贵族们则也很乐意把一些精干的子弟送到皇帝身边任职,可谓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当然了,也有那些大贵族把家中的废物填塞过去,混个职位就行。

而羽林军此类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的战斗力,常年护卫在皇帝身边,你想让他们支棱起来也不容易,而且极容易滋生贪腐冗员。

历朝历代承平时节都是如此,也没太好的办法改变,要不卫府的人怎么会讥讽京师各部守军是守户之犬呢,就是由此而来。

没有战斗力,还一个个趾高气扬的,觉着高人一等,可不就要被人瞧不起嘛。

只不过唐初的情形到底不太一样,各部还算能战,包括京师守军,其中很多将士也都曾参加过各类战事,还没有腐化堕落到连刀都拿不稳,也不敢杀人见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