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战前(2 / 3)

北雄 河边草 1681 字 5个月前

拦不住唐军。

其实高句丽人若是有这样的造桥技艺,完全可以把浿水两岸变为坦途,那样的话,当年新罗人根本不可能控制住汉江流域。

搁在中原,这样的地方若不建桥,简直不可饶恕。

当然了,现在看起来高句丽人还是明智的

自李靖来到半岛之上,唐军对对岸高句丽的刺探就更加深入大胆了起来。

战争的氛围已经浓郁至此,高句丽不可能没有任何动静。

高句丽人的战时反应和他们的军事政治制度分不开关系,和后来的战区制很相似,高句丽因为还没有彻底摆脱部落联盟体制,所以他们的军事动员是成块的。

东部大人,大对庐渊盖苏文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不久,和高句丽国王高成,西部大人惠作思,太大使者高几等人不合,常年不在平壤城,而是紧紧掌握着高句丽东部诸部的权柄。

别看不在王城,但他的权力很大,高句丽朝中也有很多他父亲渊太祚的朋友和部下,高氏王族对付他可不容易。

而且当年乙支文德掌权的时候,借击败隋军之势,对王族进行了几次清洗,又挤压了构成高句丽权力核心的几个大部族的利益。

于是高句丽王族和这些人联合了起来,杀死了乙支文德,可后果就是像渊盖苏文这样的部族首领们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王族反而遭到了重创。

如今看上去,年轻的渊盖苏文就很像是第二个乙支文德,却比乙支文德要狡猾的多。

他不回王城,却能影响高句丽的军政诸事。

之前奉王令率军剿匪,估计是朝中的那些人想要消耗他的实力,可不想反被他利用,借剿匪之机,扩大了自己的权势。

如今高句丽兵马十成中被渊盖苏文掌握了近七成,如果不是唐军的到来,渊盖苏文把高成架空是早晚的事情。

而能和渊盖苏文相抗的惠作思等人,却是在辽东和突厥人的几场较量当中,被打的灰头土脸。

丢掉了大片的疆土,当年汉家设下的辽东郡,几乎全被突厥人夺走,至今他们甚至连辽东城有没有陷落都不知道了。

自古以来道理都是一般,来自外部的压力从来都是解决内部矛盾的好办法。

唐军和突厥对高句丽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高句丽已来到了生死攸关的时节,高句丽朝中的政治斗争戛然而止。

自平阳王高元殁后,就不曾回到王城的渊盖苏文第一次入朝,和朝中反对他的政治势力达成了和解。

渊盖苏文答应娶高成之妹作为妻子,也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高成,又答应派遣自己的长子渊老泉带领人马来王城驻守,抵抗敌人的进犯。

自己则领着东部各郡县的人马,随时准备增援平壤城。

所以高句丽人的战略也就很清楚了,以平壤城为诱饵,引敌军于城下,疲惫敌军,各路援军则在外围骚扰。

和当年乙支文德抵抗隋军的战略其实有些相像,只一个拖字而已,这显然是高句丽人在和中原王朝屡次战争中学到了经验。

而不得不说的是,渊盖苏文很有章法,他跟高成以及高句丽的朝臣们商量的时候就说,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高句丽的国力不比当年了,唐军一旦渡河北来,一次两次的胜仗不足以像以前那样击退这样的一个对手,因为他们已经在南边站稳了脚跟,灭掉了百济,得到了新罗人的帮助。

一个强大而狡猾的对手,不是当年的隋人可以相比的。

同时,渊盖苏文也让那些想与唐国交往,让其罢战休兵的人放弃幻想。

敌人已经在南边囤积了那么多的人马,进犯的迹象是如此的明显而确定,不要再心存侥幸了,战争很快就会到来。

想要保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