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由武当鼻祖张三丰真人开创,经数百年开枝散叶分化出许多支脉。
于振海拜白眉道人为师,除了内外功精进之外,还学到了武当嫡传的“太极拳”功夫。
后来他又凭借着亡父于万亭与赵半山的交情,向其求教了温州太极门的拳法精要。
兼修了这两脉同源而异流的“太极拳”后,他依照白眉道人这位武学大宗师的指点,结合自身性情禀赋,摒弃其中的阴柔之法而单取最刚猛的“捶法”路数,整合成四十八式极其霸道凶猛的拳法。
此刻他借着试探切磋之名,在一式“弯弓射虎”之后,“肘底捶”“进步搬拦捶”“护心捶”“连珠炮”“金刚捣锥”……拳打连环之势,暴烈如雷轰霆击,急骤如暴风骤雨,每一拳都似要将面前的胡垆捶成肉泥。
对方的所谓试探只是借口,胡垆却是当真有心试探此人深浅。
因此初时并不着急还招抢攻,只是将“酒仙踏月,醉步迷踪”的身法步法施展开来。
肥胖的身形随着踉跄的脚步东一颠、西一歪,在这个院落的有限空间内从容移形换位。
任凭对方拳法如何厉害,也始终沾不到他半片衣角。
片刻之间,两人一攻一闪交手五十余合。
胡垆也已大致摸清了于振海的底细并在心里由衷赞叹一声“厉害!”
他赞叹的却非于振海,而是一手造就了于振海的白眉道人。
通过观察,胡垆可以确定于振海此人或有些心机手段,但在武学上的根骨和悟性确实只算寻常。
偏偏白眉道人不仅能为其筑就这一身深厚坚实的内外功修为,更量体裁衣指点他练成这一路最适合他的拳法,使他拥有了只差一线便可登临当世绝顶之列的强横实力。
不过人力终是有时而穷,白眉道人再是手段通天,也无法突破于振海本人天赋桎梏,以至于他必然永远也无法越过那濒临绝顶的一线之隔。
单以他此刻施展的拳法而论,如此一味追求刚猛霸道,在面对实力不及自己的对手时固然势如泰山压卵,在面对胡垆这等真正晋升绝顶境界、参透武道生克变化之妙的对手时,又太容易被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克制。
胡垆从来都不是会吃闷亏的性格,方才被于振海暗算一次,即使自身安然无恙,也不妨碍他在心中的一个小本本上狠狠记上一笔。
因为目前与“红花会”关系微妙,而此人在日后还能派上些用场,胡垆倒也没有取其性命的意图,但给他吃些苦头小惩大诫则是应有之义。
拿定主意后,他便不再一味闪避,依循“醉梦红尘,归藏八法”中的一个“柔”字诀窍,双掌施展出囊括太极拳、绵掌、缠丝手等阴柔功夫精粹却又能推陈出新、自出机杼的招式,轻柔似春蚕吐丝,绵密如织女织纴,缠缠绵绵、层层密密地将于振海的拳势包裹起来。
于振海越打越是心惊,初时对方只是凭身法闪避,便令他百般狂攻尽都无效。
如今胡垆稍加回击,他便感觉自己如深陷泥沼深潭之中,拳脚之上明明有千钧之力,使出来后却变得绵软迟钝。
类似的情形,也只有与师父白眉道人、义兄陈家洛试招时出现过两次。
难道这不过二十来岁的小牛鼻子,在武道修为上竟足以与那二人比肩?
这个念头萌生后,他的战意胆气立时衰颓,好在确信对方应该要顾忌自己身后的“红花会”,于是生出趁早主动认输,说几句场面话便即抽身的想法。
但他念头才动,胡垆便由其拳势变化中有所感应,双掌招式随之变换进击。
于振海察觉不妙,张口欲说“且慢”,然而只吐出一个“且”字,便被胡垆用一式“关平捧印”,右掌疾出如风,掌心向上掌缘向外,在他下颌处轻轻一托。
这看似轻柔的一托却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