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有这个体系,你发明的东西就完全是破铜烂铁,没有一丝推广起来的可能。
筒车的制造,可以暂时让都作院着手,但后续的维护,肯定要有人来做。
不是每个村都有木匠的,而木匠一般都很忙,未必愿意接这些活。
或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由政府力量推动此事。筒车的维修都是小事了,后续还有耕牛的驯养、铁质农具的推广、良种的推广等等,都可以打包一起干了。
别说老百姓不傻,看到好东西就会用。事实证明,出于多种因素,好东西还真没有普及,老百姓真不用,继续低效率地生产着。
此番西征,赚了不少财货,班师之后,新一轮的机构改组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州县两级经学要大力扩招博士、助教、教谕,加速化胡为夏。
医学也要扩编,多招些生员,不要求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先把地方风俗病统计整理起来,并试探性提出解决办法。
经学、工学之外,州县两级农学也可以成立了。要求也不高,先选育高产农作物种子和牧草,讨论下哪种种植模式更好,三茬轮作制在其他州县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出一些变种,如何设计每年耕作的农作物种类,都可以研究。
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而且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效果,似乎还不如养军呢。
但有些事必须要做。
春天播下一颗种子,秋天就能收获。
与关东诸侯的战争,不是短时间内能结束的。唐末藩镇割据的格局,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遍数历史,没有第二个。
因此,要做好长期奋战的准备。
如何才能到后期越打越强,这就要看你前期做了什么了。
ch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