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要买到便宜的粮食即可。”
去年四月间,他确实下令南方海运粮食北上,但只是实验性质,规模也只有两艘船。成功之后,他下令逐步常态化海运粮食。
他甚至做好了当孤家寡人的准备——当然,如果就这事,可能性很低。
推行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很多阻力。有来自民间的,也有来自朝廷内部的。
在这件事上完全是邵树德一意孤行,以个人威望强行推动,一如他以前做出的很多决策。
外地廉价粮食一来,冲击只会更甚。
“营口稻米还有没有?”
如今听到儿子支持他海运、漕运并行不悖,互为备份的战略,邵树德还是很欣慰的。
其实,别看张狗子叹气不已,本地田舍夫们都在积极转型。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邵树德说道。
“阿爷自有方略,儿不敢置喙。”邵观诚说道。
邵树德的目光越过正在卸货的粮船,投注到了另外几艘停得稍远一些的船只,问道:“那几艘船,为何不进港?”
有黑不溜秋的老头抱着一头羊,在水手的帮助下将其吊上船。羊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命运,死命挣扎,但无济于事,很快便消失在了甲板上。
什么东西只要一沾上陆运,那成本就没法控制了,打着滚往上飞。就好像后世沿海地区的发电厂,从外国长途海运而来的煤炭,竟然比国内铁路运输而至的煤炭还要便宜很多一样。
当然从齐州等地转运粮草,还是没有海运便宜。
伙计笑得乐不可支,道:“这是粮铺。”
“阿爷还打算去哪边看看?儿领路。”邵观诚看着父亲沉思的面容,问道。
本来也可以从淮南通过水路抵达徐州,再或走陆路,或走水路,运抵登州的。但说实话,这样还不如从郓州、淄州、齐州等地运输粮草呢,更便宜。
“阿爷,儿确实觉得朝廷方略没错。”邵观诚说道:“漕运转来的粮食,可存于含嘉仓城。海运的粮食,则储于北都大库。含嘉仓城事关东都百官、将士、百姓日常所需,北都大库之粮草则可用于燕山镇军。草原有事,亦可打开大库,遂行赈济。前唐之时,漕运路线还不止一条呢,海运、漕运完全可以同时存在。”
果园、菜畦同样随处可见,甚至很多农田被种上了牧草,养殖牲畜。
但“扛”之一字的背后,不知道意味着多少葬身大海的冤魂,不知道会让多少人家破人亡,不知道会令多少人议论纷纷乃至指责不休。
“登州市舶司是不是刚罚没了一批货物?”他又问道。
“是。”
“整理出来。”邵树德说道:“朕要接见几个人,这些货物要充作赏赐。”
“遵旨。”邵观诚也不多问,直接应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