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挑衅他的权威?
这时,随着徐长青的一番鸡汤和勉励,郑公公也通透了不少,郑重对徐长青表态道“侯爷,奴婢虽愚钝不堪,但值此危难关头,奴婢,奴婢愿意为大明、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
“呵呵,这就对了嘛。”
徐长青笑着拍了拍郑公公的肩膀,“时间紧迫,我便不多留郑爷了,郑爷可回去早做准备。另外,御马监那边,郑爷最近多多留意。”
“咯噔!”
郑公公本来稍稍放松的心神,顿时又是提到了嗓子眼上,他焉能不明白徐长青这句话的意思?
御马监是掌兵权的,毫无疑问,这个位置,肯定是徐长青的心腹!
不过,转而郑公公又放下心来,徐长青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无疑,对他是真正信任的。
看着郑公公离去,徐长青长舒了一口气,眼睛微微眯起来。
后世,有句话说“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此时要做到这点无疑是极难的,甚至根本就不现实。
因为大明的天下太大了,通讯工具不发达,交通更是不便,怎么可能全盘掌控?
但是,在帝王之术的平衡之道上,大明却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
内廷与外廷的平衡,内廷与内廷的平衡,外廷与外廷的平衡,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说句公道的话,九千岁时,朝廷风气虽是不好,可天下各处的平衡却是极为均匀,大势还能维持住。
然而崇祯皇帝做掉了九千岁之后,司礼监比之军机处还不如,完全废了,阉党全面溃败,东林一家独大,厂卫入不敷出,几如废物,这是高明的帝王会做出的选择吗?
历史上,南明小朝廷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党争’上。
说来也是可笑,这帮文人们之间的互咬,绝对比当初对阉党还要狠厉许多。
与其这样,还不如重新对立起两个阵营之间的矛盾。
包括以后在地方上,徐长青也准备采用这种模式。
毕竟,后世的‘书记’和‘市长’,放在此时真的是太合国情了……
……
郑公公走后没多久,周皇后便送来了回信,徐长青打开一看,上面居然还有个曼妙的唇印……
这让徐长青的心情也迅速好起来。
有周皇后的支持,内廷成立问题已经不大,而一旦内库迅速建立起来,矛盾根本就不用徐长青再怎么费心了。
内库没钱,他们自己会想办法的。
李太白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下午又处理了一些琐事,安顿好之后,徐长青换了身粗狂的行商行头,又沾了满脸的大胡子,照着镜子看看,自己几乎都不认识自己了,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招呼王喜和几个已经换好了衣服的亲兵,优哉游哉的出门去。
要了解一座城市,没什么比市井间更深刻了。
此时大局的框架已经初步定下来,接下来就算有碰撞,也很难超脱这个轨道,徐长青也必须要更深刻的了解下南京这个城市。
也要了解下这里的老百姓们在想什么,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有什么诉求急需要解决,却又迟迟得不到解决。
像是这些东西,什么情报都比不上亲身经历来的更为真切。
当年,就算精明如袁公,又怎能想到,他的儿子,心腹幕僚,联合串通一气,来个内外两份报纸吗?
然而不作美的是,刚刚从后门溜出军营没多久,天空中又开始飘起了雨丝。
这也让徐长青有些无奈了。
这他么北方都快要旱死了,南方这边却是天天阴雨……
“冰糖葫芦,刚出锅的冰糖葫芦,这位客官,您要不要来一串尝尝?”
“嗳,新鲜的板栗,昨天才刚从树上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