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蓄势待发(3 / 3)

时间,怕是还未练出什么效果,我的身体就已先垮了!”

见李泌打了退堂鼓,杨错好笑地摇了摇头,随即换了个话题道:“先生,你看这次的危机,史朝义能应付过去么?”

“虽然有些遗憾,但统还是认为史朝义不会因‘魏博军’之事受太大损失,至少在近期内是如此!寄希望于史朝义会自己崩台,有些不太现实!”

“嗯。”杨错轻轻颔首,随即转头对静坐一旁阅历情报绢书的元载问道,“公辅怎么看?”

“李长史说的极是!”元载抬起头,缓缓说道,“史朝义采取的一系列软硬兼施的对策,针对性极强,对稳定人心很有帮助。”

“再者,魏州符璘、幽州朱希彩都受史朝义军力震慑所制,一时间恐怕无法对史朝义反戈。如果没有外力的刺激,史朝义治下恐怕也难以掀起太大的波澜来。”

“凭借史朝义的能力,只要能有半年的时间,大概就能将局势控制住。当然,这里的控制也仅仅是表面上和近期内,河北士人与史朝义的隔阂业已形成,这隔阂没有十年八年是无法彻底消除的。”

“这段时间内,陛下若是在实力积蓄充足的情况下,倾全力北伐,将有很大可能借助到河北士人的力量,一举完成平叛大业。何况这段时间里,郡王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对两川的平叛大业。”

元载随杨错来梁州之后,充当起了幕后参谋的角色,主要负责情报的分析和提出相应策略。

当然,在使用元载时,杨错是相当谨慎的,暂时并没有给他掌握实际权力的机会,而且还有智谋不下于他的李泌在旁监督。

应当说,这一个多月来,元载的表现是相当称职的。

相对于以前他主要负责的政务事宜,杨错发现军略上的事反而是他更加拿手的。

李泌的思维方式偏“奇”,元载的思维方式偏“稳”,若是能将两人的看法综合起来执行,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惜在去年的战事里我军损失过大,否则眼下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北伐机会。而且大后方也动荡不安,必须立即处理。”李泌轻叹了一口气,稍显遗憾地说道,“相当好的机会啊。”

“只要做好一应准备,机会总是会有再来临的!”杨错淡笑了笑说道,“何况,接下来胆战心惊的就是刘辟和段子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