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开拓!创新!补写空白!(求订阅(2 / 4)

有这样的感觉很正常,因为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山东,所以创作者大量的选择了山东民歌的音乐素材,但却利用西洋作曲技法,将其元素提炼重塑,所以民族味道极其浓郁。

但与其他的创作者思路似乎不太一样,《沂蒙山》的创作者,并不是将沂蒙山小调在歌曲内部进行完全且简单的重复,而是将其中的音乐元素彻底打碎,揉在了歌剧每一个角落,是一种真正融会贯通的创新。

所以,这种民族风味持续且浓厚,直到最后一幕,真正的高潮来临,才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旋律变奏,像是在总结沂蒙精神,并且致敬

这位同学的留言一出现,便顿时吸引了无数爱好者们的目光。

卧槽!是个大佬啊!

大佬快多说两句,我好奇起来了!!

听过歌剧的爱好者们简直特别好奇。

就算是民族歌剧,一直以来,听起来的感觉也都很“西洋”,起码在美声上非常的歌剧。

可是,这部歌剧,听起来不是很像歌剧,很像是.....

是有人觉得,这部歌剧说是歌剧,听起来更像是戏曲对吗?

看到大佬问,不少爱好者们顿时眼前一亮。

还真是!

于是,这些网友们便赶紧回复。

对对!!真的是有一种戏曲的味道。

卧槽,大佬的话让我灵光一闪。

千呼万唤中,大佬终于开口评论了。

评论的内容虽然听上去好像有点难以理解,但实际上,听过歌曲的并不会觉得难懂。

《沂蒙山》的创新并不仅仅在于作曲上的手法与思路。

以“海棠”这个角色为例,在演唱谱的创作中,创作者大量,极其大量的运用了戏曲中板腔体来表现内心情绪变化,民族感因此更甚!!

在海棠最经典的唱段《苍天把眼睁一睁》中,板腔体的速度变化频率极其惊人,短短四分半,速度变化居然达到了惊人的37次!!

并且,演唱的时候,演唱者运用了戏曲中“紧拉慢唱”的处理方式。

无论是音乐素材,还是演唱的韵律,都借鉴和融入了非常丰富的戏曲元素。

紧接着。

接下来的一句话。

几乎让所有的吃瓜群众头皮发麻。

是的,其中,夏荷一角在临终前托付女儿的唱段,《沂蒙的女儿》,甚至是我国第一首女中音民族板腔体咏叹调。

直接填补了女中音声部咏叹调唱段在国内民族歌剧史上的空白!!

好家伙!

无数的爱好者当场就是一句卧槽喷出口来。

如果你说,这部作品艺术创作如何如何,可能很难理解。

但直接一句。

“第一首”,“填补了空白”。

直接惊的脑壳都飞起来。

卧槽!

卧槽!

大佬nb!!卧槽!!《沂蒙山》牛b!!

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出。

什么叫做融合,创新?

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与创新,而并非是拼凑模仿!!

大佬快解释一下!!为啥我还是觉得,像是戏曲,但看起来却不像是戏曲那般枯燥呢?

对啊!和传统的歌剧真的不太一样,我能感觉得到,有一种非常......非常新的感觉!

欣赏的门槛非常低,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从来不听歌剧,这是我第一次听的歌剧,我以前一直觉得歌剧我听不懂,但为啥我听这个,当时就爆哭.......

大佬满意的笑了笑。

这波b可以说是装圆润了。

非常的舒适。

啪啪啪,大佬继续的在键盘上打起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