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心而论,他根本不愿意在这样的时代留在秦国内部,因为一旦留在这里,就等于他再也无法影响韩国。
只能眼睁睁看着韩国走向灭亡。
就在韩非思考对策的时候,李斯站起身,拱手向秦王政作揖,力谏劝慰。
“启禀王上。”
“韩国距离秦国太近,实乃心腹之患。”
“一旦秦国举全国之力,出兵去攻打赵国,那将无人能够保证近在咫尺的韩国,不会趁虚而入,反克秦国。”
为了让自己的说法更加具备说服力,李斯又举例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例子,将秦王政进行举例陈述。
“遥想当年,秦国穆公未听主政大夫蹇叔劝谏,执意远袭郑国,结果惨遭大败。”
“然,在归途中,又遭遇晋国之突然背叛。”
“使得所有秦国将士被全歼。”
当年,秦穆公兵败崤山的惨状,成了秦国人的血的教训。
纵然至今,依旧难以忘怀。
李斯的这番劝慰说辞,并无道理。
一旦秦国听信韩非之言,值此之际,出兵去攻赵,致使腹地防守空虚,近在咫尺的韩国,的确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
纵然依照韩非之言,进攻赵国时带走许多韩国士卒,依旧不保险。
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
那些韩国的平民与庶民,难保不会因为秦国的威胁,被人鼓动,趁机与防守空虚的秦国拼命。
见状,李斯又再度向秦王政进言。
“能以铢两处理之事,则无需进行战争。”
“臣提议,加大尉大夫之计谋,秘密派遣诸使者入各国,以钱财开道,收买游说各国重臣。”
“若同意,可做秦国瓦解他国防御之内应。”
“若不同意,则暗杀之。”
“届时,最多亡金三十万,则中原各国皆可除矣。”
无疑,李斯的计谋非常让秦王政动心。
当初年幼之际,生活在赵国的种种经历,让当初年幼的秦王政亲眼见识到了金钱的威力与可怕。
若无贿赂,他早已经死去许多年。
……
最终,经过一番辩论。
秦王政终究还是做出决定,听从李斯的建议,暂时将韩非扣押在咸阳城内,不过没有将其当做质子对待。
而是命其当做长子扶苏的老师,亲自教导扶苏。
实在是韩非的才华太高。
他唯恐将韩非放回去,等于放虎入山林,最终成为心腹大患。
一场最高级别的国宴,就此不欢而散。秦王政暂时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目的,但也并非没有任何收获。
至少将韩非这个人,强行留在了秦国都城咸阳内部。
至于后续结果如何,他暂时不知。
同样,对于李斯而言,他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来临。当年那一枚树叶,就是他的危机预感。
那一枚树叶,就是他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