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兵不血刃谋城池(3 / 4)

随声附和,武康开门见山“最坚固的堡垒,都从内部攻破。泗沘城卫戍部队,共有三大主力。扶余镇左厢军,实力最为强大,由扶余泰统领,是义慈的次子。”

茶杯扣桌面,拿第二茶杯,轻轻放旁边“扶余镇右厢军,与我军对垒时,伤亡颇为惨重,实力弱于左厢。本由扶余隆统领,他却追随义慈,逃亡到北方。此刻由他嫡子,扶余文思管辖。”

扣上第三茶杯,继续分析道“最后是百济联军,实力最为弱小,是勤王的地方军。统领他们的,是扶余郡将阶寻,阶伯的亲兄弟。扶余泰实力最强,不能掌握右厢,百济联军阶寻,也是阳奉阴违。”

这些众所周知,武康接着忽悠“扶余泰此人,曾在高句丽生活,异常仇视大唐,会负隅顽抗的。可他也很发愁,如何团结部队,共同守卫内城?”

三个茶杯摞起,煞有介事道“也可以这样说,用什么样的身份,以什么样的名义,才能名正言顺的,号令城内所有军队。武康才疏学浅,还请伯父们解惑。”

会议室安静,大佬表情各异,都在冥思苦想。不到两分钟,眼珠都亮了,苏定方笑骂“变之有话就说,别拐弯抹角的,要考究我们吗?最好的身份,是成为百济王,名义上统领众军。”

武康竖拇指点赞“老师说的对,我相信扶余泰,也是这样想的。好比有座宝库,主人家逃亡了,我来帮他守护。若是我的心里,没有半分觊觎,那是不可能的。”

众人嗤之以鼻,左骁卫朗将刘仁愿,阴阳怪气儿道“带兵打仗的将军,都是一副直肠子,哪像变之这样,九曲十八弯的。扶余泰不敢自封,众多将领不服,除非我们帮他。”

陇州刺史董宝德,笑呵呵说道“刘将军说的对,这个忙很好帮,只要我们攻城。生死存亡之际,他们暂时齐心,扶余泰借此良机,自封为百济王。可是变之啊,刚才你说的,都是废话嘛,如何兵不血刃?”

武康回答“咱们佯装攻城,远程发射弩箭,不派卫士进击。帮忙扶余泰,自封百济王。最多佯攻两天,咱们收拾细软,摆出撤兵架势。敢问诸位伯父,此刻的扶余思文,心中有何想法?”

再度陷入沉思,武康怡然自得,把玩手中茶杯。约莫半刻钟,刘伯英浅笑“百济王、太子逃走,现在都活着,扶余泰拥兵自封。倘若我们撤军,好戏马上开始,扶余泰会禅让吗?”

刘仁愿笑道“让二王子扶余泰,接回义慈和太子,禅让百济王位,显然不现实。若所料不差,他会派兵杀义慈,杀掉扶余隆,以及扶余文思,继续做百济王。”

众人恍然大悟,看过来的眼神,多少都有赞许。武康挺直腰杆,信誓旦旦道“可能不杀义慈,封太上王就行,但是扶余隆父子,绝对在劫难逃。咱们能看透,扶余文思不傻,也是心知肚明。”

看向苏定方,言辞凿凿道“对于文思来说,只要唐军撤退,他是必死无疑。如果我是他,会带部下投降。以唐朝的作风,以圣人的仁义,肯定赦免死罪。”

气氛顿时尴尬,大佬饱含鄙夷,苏定方瞪起眼,武康赶紧补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若是文思,肯定拼杀抵抗。只要国家不亡,个人的生死得失,又算的了什么?”

节目效果很差,众人鄙夷更甚,武康果断闭嘴。出乎意料的是,向来斗嘴的老刘,竟然打起圆场“为一己之私,出卖国家利益,每个国家和朝代,都是层出不穷。以变之的为人,肯定血战到底,这点毋庸置疑。”

武康差点哭了,投以感激眼神,收获两个白眼。刘仁愿说的对,诸如大清国慈禧,还有百济的阶富。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宁愿给敌国,也不给本国人,哪怕是江山社稷。

在他们看来,国家的利益,等于他家族利益。统治阶级们,视国家利益,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