袱。
宋应星五十余岁,中等身材,显得有些清瘦,双目却炯炯有神。
在原本历史上,他是在1666年去世,达到八十岁寿命,在这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余岁的古代,算得上非常长寿。
“先生前来,本将军不胜欢迎!”
姜瓖客气回礼。
宋应星道:“敢问提督大人,朝廷调派下官前来大同,说是专门研究技艺,不知是否如此?”
他本就厌倦官场,唯独酷爱科学技术,要不然还不愿意重新出山。
姜瓖道:“正是,听闻宋大人喜爱研究技艺,造诣颇高,著有《天工开物》,是我表奏陛下,向陛下把大人要来,还需仰仗大人研究火器,让大人把最擅长之处发挥出来。”
原来是姜瓖要他。
他本身就对姜瓖有好感,得知姜瓖对他如此器重,宋应星兴奋起来。
“下官定当全力以赴!此次赴任,把《天工开物》带来了,希望对大人有用。”
随即,宋应星从包袱里取出三本书。
姜瓖接过,正是《天工开物》,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一本。
此书分为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能对许多行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当然,这些技术并非宋应星发明,他是把各类技术收录起来,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
此书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在现代有专门印刷出来。
“先生所著此书非常有用,给工部官员最合适不过。”
宋应星叹息道:“可惜啊!当官的都想着捞钱,朝廷没人重视!”
姜瓖道:“本将军对各种技艺很重视,像先生这样的人实在太少,先生所著各种技术,我会着重推广。”
随后,姜瓖带着宋应星,来到火器作坊。
来到大门口,这里有全副武装的大同军把守,上方牌匾已经换了,换成“大同兵工厂”。
在这时代,并未有工厂一词,一律称为作坊,姜瓖将火器作坊改名为兵工厂。
自此以后,在汉语词汇量当中,有了“工厂”一词,大型的作坊称为工厂。
兵工厂内,热火朝天,工匠们全力生产着。
姜瓖带着宋应星,来到火药生产车间。
这里的火药生产技术,在《天工开物》中就有收录。
这个车间不仅生产火药,还制作震天雷。
对于震天雷技术,宋应星本身也懂。
他拿起一颗震天雷,道:“阿巴泰,就是被震天雷炸死!”
姜瓖道:“没错,我请先生来,就是希望先生钻研震天雷技术,在保持爆炸杀伤力前提下,尽可能让震天雷更小、更轻。”
要是能单兵使用震天雷,姜瓖想想就觉得爽。不过,技术进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首先需要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客观环境,再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潜心钻研。
宋应星道:“提督大人,下官所学庞杂,并未偏向擅长兵器、火药,愿意全力一试,但不敢保证能成功。”
只要他肯全力以赴,姜瓖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成果。
宋应星又再道:“提督大人,下官并未收录自生火铳,尚不懂制作之法。下官有个不情之请,可否让下官去瞧瞧自生火铳如何制作?”
这是建奴、李闯所没有掌握的技术,保密性十分重要,他提出这个要求,的确是不情之请,就算被拒绝,也是在情理之中。
只是,喜好各种技术的宋应星,好奇心实在太强了。
对于宋应星这个人,姜瓖信得过,点头同意了。
宋应星大喜,是姜瓖信任他才会答应,对姜瓖好感加深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