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他的要求,到今年年底,就需要将系统需要的各种卫星给生产出来,年底或年后,就要安排发射升空。
整个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包含55颗卫星,五颗静止轨道卫星,五颗高轨道卫星,45颗中低轨道卫星,其实只需要32颗卫星就可以满足军民使用要求。
之所以增加了23颗,一是这里面有备用卫星,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需要进行一定的冗余量,避免出现最坏的情况。
二是这些冗余卫星也能发挥作用,就是这23颗卫星,才将定位导航精度缩小到毫米级别,甚至可以精确到更低单位级别。
只是平时根本就用不到这么高的精度,这些冗余卫星会处于半静默状态,使用寿命也会大幅延长,最长可以达到50年。
像这些全天候工作卫星,使用年限最长只有30年,也比现在普通卫星20年左右的使用时间要长得多。
按照他的想法,自己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建设卫星导航系统,想要产生足够的经济价值,就只能延长使用寿命。
而且这么高的精度,就算是二三十年后,依然不算过时,这是根据前世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情况得出的结论。
现在白虎科技公司的资金量有限,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价值,第一期卫星导航系统只会发射35颗卫星,3颗备用卫星也能保证基本安全。
按照这个要求计算,建设覆盖全球且可用的卫星导航系统,需要花费320多亿元,如果加上发射,总建设成本会达到350亿元以上。
按照这个成本计算,平均每颗卫星花费的成本为10亿元,看上去很多,但也要看和别人比如何,至少在众多卫星定位导航系统里面,这个价格是最低的。
而且就技术含量而言,也是最高的,成本低主要是因为研究阶段不用花费多少钱,叶子书了现成的成熟技术资料支持。
而且制造这些卫星也是他旗下的产业,并不需要专门建设一套卫星生产链,这同样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他旗下的工业产业链非常完整,针对卫星零部件制造,很多都是可以用现成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完成。
需要他们额外投入资金建立生产工厂和生产线的地方并不多,这种融合性商业发展模式,对航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航天是非常烧钱的,围绕如何降低成本将会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他能想到的就是尽量利用现有工业产业基础来降低成本。
当然,前世的可重复利用航天器也算是一个降低成本的思路,未来他也有可能会向这方面努力,但是现在他们没有这个资质。
剩下的150亿元资金里面,准备拿出100亿元投入到地球遥感卫星系统的建设,剩下的50亿元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转。
因为这些系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产生盈利,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赚钱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军方的需求,另一个就是民用设备的需求。
前者还不确定采取何种合作方式,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少收入,后者主要是依靠智能设备产业的发展带动营业收入的增加。
他手里掌握着高端电子半导体产业,加上软件产业同样厉害,倒是不用担心客户不足,或者是客户不愿意使用的情况。
遥感卫星系统,卫星的技术含量更高,单颗卫星的成本也更高,他估计平均每颗的研发制造成本会达到20亿元左右。
其实整个遥感卫星系统需要的卫星数量为66颗,有点像前世的依星系统,只是这么多卫星,成本不是白虎科技公司能承担得起的。
建设完成之后,自然也有很大的好处,好处就是可以做到每秒对地球拍摄一次,最高精度依然可以做到厘米级别以下。
如果整套遥感卫星系统建设完成,地面上的很多事情几乎就逃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