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这背后的原因。
只是潮汐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伪装在千百万个交易账户里面,每个交易账户都是正规交易账户,手续没有任何问题。
他们最多能够看到哪些账户赚了钱,只是这些赚钱的账户赚了钱后不太愿意继续投资,而是继续持有这些资金。
而且还有大量的资金流向海外银行账户,反映出来的结果,就是市场预期并不强烈,投资信心并不充足,拿再多的钱也无法短期提振信心。
加上这些年这些国家的创新力并不充足,本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也逐渐难以支撑起庞大的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的出现并不完全是潮汐投资公司的功劳,最多他们只是起到了引子作用,将其潜在的问题给暴露了出来。
从全球宏观经济现象来看,全球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正经历金融危机的国家急需大量的资本渡过困境。
所以从9月份潮汐投资公司在能源期货市场大获全胜之后,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全球金融危机上面来。
说实话,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打击很大,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只要能够达成潮汐投资公司的战略目标,他们其实很愿意尽早结束全球金融危机,让全球经济秩序回归到正轨。
正是因为全球经济极度渴望资金,导致的结果就是潮汐投资公司的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量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收购和入股。
截至12月最后一天,潮汐投资公司在全球一共收购了8000多家银行机构,3000多家保险机构,实体企业数量更是高达10万家以上。
其中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的收购成本几乎忽略不计,像这样的敏感行业,除非是真的经营不下去,处于破产边缘,一般是很难被收购。
因此收购这些金融机构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处理这些金融机构的债务,可能会消耗掉不少的资金。
至于到底需要花多少钱,要看潮汐投资公司的后续运作,数量如此庞大的金融机构必须进行整合,组成若干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
不管是从管理角度考虑,还是从抗风险方面考虑,还是从债务重组方面考虑,这么操作都是很有必要的。
真正花钱较多的还是实体企业收购,差不多快破产的企业,潮汐投资公司也不愿意要,除非是特殊情况,具有一定的收购价值。
大部分能够在金融危机下不破产的实体企业,平时经营都是非常不错的,收购这样的企业,等到金融危机过后,产生的价值才更高。
而且能够在金融危机下还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企业,一般体量都不会很小,小企业在这样的危机面前,抗风险能力更弱。
因此在实体企业收购和入股上,他们花费的资金规模高达30万亿元,平均每家实体企业花费的资金约3亿元。
从平均花费的资金来看并不高,原因就是现在全球资产价格大缩水,这些实体资产价格缩小50%都是低的,有些甚至缩水了80%以上。
加上有些实体企业,并不需要全资收购,大部分企业只需要达到控制线就行,如果真的全资收购,那才是傻子。
国内全资控股问题还不大,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家,只要自己老老实实经营,加上本身的特殊性,不会被人找麻烦。
如果在国外还想吃独食,危机之下,他们可能会妥协,一旦危机过后,可能到处都要狼烟四起,明里暗里找麻烦、穿小鞋的事情会层出不穷。
因此必须要本着大家都能吃到利益的原则,只要在股份上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就行,就算想要达到绝对控股,也不能让一家企业来做。
而是通过多家毫不相干的企业一起持股,而且这些企业还不能来自